从“世遗”景点门票涨价到听证会解读
宋 焱
【全文】
2004年岁末,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有关故宫、长城等6处在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下称“世遗”)门票价格听证会(下称“北京听证会”),成了年尾岁末的一大热门话题,登陆任何一个网站,搜索“世遗景点门票涨价”等关键词,铺天盖地的信息便扑面而来。像是有意要凑这个热闹,另两处著名景点也要涨价的消息又联袂而至:厦门鼓浪屿原来只掏3元钱船票即可上岛游览,而今后却要收80元的门票;著名景点——湖南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门票价格听证会,也将于12月28日召开。
众所周知,此类听证会由于涉及到公共利益和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因而格外引人注目。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言论文章或读者观点,质疑调高门票价格;在网络上,反对提价的声音已成压倒之势—近日新华网收到网民帖子1000余条,其中95%对涨价持反对态度。而与以上反对声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参加北京听证会的21名代表均表示,支持提价,只不过其中有人对涨价幅度略有争议。如此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疑惑:为何听证会代表的意见会站在民意的对立面,而且如此惊人的一致?以至于有媒体将本次听证会形容为“北京人涨价,外地人埋单”。通过对媒体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舆论为之哗然的北京听证会,人们争议最大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听证代表的遴选
听证会原本是这样一条渠道:一些经过法律授权的公众与处于强势的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博弈,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听证会更是一个以公民权利制约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无限追求利润或收益欲望的工具。人们无法想象,作为民意代言人的听证会代表们的言论,竟与垄断企业或公共管理部门的想法完全“合流”,试问,这样的听证会还能实现它的初衷吗?进而人们会问,这样的听证会其意义何在?此次听证的6处景点,包括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公园、天坛公园、长陵和定陵,均是外地游客进京的“首选”景点,但与会的听证代表却以北京市民为主,“为什么不邀请全国各省市的普通民众参与北京听证会?”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本次听证会的组织方——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便回答此类问题”;而当记者请其提供听证代表的名单时,也被对方以“涉及个人隐私”为由婉拒。人们有理由认为,“世遗”票价听证会,不是北京市自来水涨价听证会,因而只有北京人参加的听证会,其代表的合理性首先受到质疑。毫无疑问,上述景点并非北京专有,且大部分参观者都是外地人,但有关部门在制定听证规则时,却忽略甚至完全无视这一点,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听证代表的广泛性,是听证会真正表达民意、代表民意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价格听证会选择听证代表时,存在利害关系的消费者,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代表,诸多因素都要细加权衡,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至于代表如何产生,依笔者愚见,最好是面向全国征集听证代表,可通过旅行社或各地旅游局组织,消费者凭兴趣自愿报名,最后通过抽签或抓阄等形式从中产生,以确保听证代表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