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升降制度对公务员工作动力影响的理论反思
周建勇
【关键词】职务 级别 职务晋升 降职 利出一孔 身份保障权
【全文】
职务升降制度对公务员工作动力影响的理论反思
关键词:职务 级别 职务晋升 降职 利出一孔 身份保障权
一、问题的提出
几千年来,“官本位”思想深深地隽刻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所谓“官本位”,简单地说,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出人头地,名利双收的捷径便是做官,官越大,获利越厚。从1993年起建立的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也是简单而凑巧地只做出一种划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即官与兵的划分。虽然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进了公务员的队伍,就是官家的人了,都是官。但在公务员队伍中,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官,是有分别的,领导阶层与非领导阶层,掌握实权的与跑腿办事的,在社会地位、工资、医疗、分房等等方面都是大相径庭的。在非领导职务没有放开的时候,由于国家政策堵塞了“经商致富”的渠道,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名利双收,只有唯一一条现成的道路,即当官,寻求职务的晋升,这成为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及最佳方式。
为此,跑官要官者有之,买官卖官者有之。但由于国家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政策性要求,特别是年轻化,作为一条强制性的硬性标准,把多少终于“媳妇熬成婆的人”挡在官门之外。于是,这些人感慨,曾经为了熬资历,我们当不了官,现在为了年轻化,我们又当不了官。在升官无望,实现人生价值无望的情况,他们便成为了大错不犯,小错也不犯,无所事事的人。由于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常任制,行政领导也拿他们无能为力,他们成了吃闲饭的人。另外,由于领导职务层次、领导职数受机关级别限制,当官的机会毕竟是有限,能有幸成为领导的人也毕竟是有限的。据统计,全国现有机关干部的92%为科级以下人员。
如何解决这部分实现人生价值无望的人的积极性,增强工作动力的问题,就不仅仅是所涉及人员有没有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奉献精神的问题,而是涉及制度层面,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建设一只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深层次问题了。有人说,非领导职务放开后,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问题在于,非领导职务毕竟层次有限,大多数人能熬到副调研员退休已经是幸事了,更多的人只能在主任科员的职位上光荣退休。人生工作四十年,由科员向上,只能走两步,顶多走三步,漫漫人生路,希望在何方呀!再者,如果非领导职务搞一刀切,三年一个台阶,只能解决待遇却还是不能解决动力问题。
本文以人的自利性作为出发点,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并不惜以任何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对于很多具有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是不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