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建立奥地利式
宪法法院的提案
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布的波茨坦宣言,在停止战争之际,作为受降条件要求日本振兴民主主义并扫除有关障碍、确立思想和信仰的自由以及尊重基本人权、自主地建设倾向于和平路线的负责任的政府。为了履行这样的国际法义务,必须对明治
宪法进行彻底修改。日本当代宪法学界的泰斗宫泽俊义教授认为,正是波茨坦宣言诱发了一场导致国体变化的
宪法革命,并以由此产生的从天皇主权体制向国民主权体制的社会转型作为新
宪法秩序的正当性根据 5。但也有些学者对日本
宪法的“八月革命”一说持有异议,坚持认为国际法上的行为不能在国内法中引起主权原理的变更,明治
宪法体制与新
宪法体制之间当会存在继承关系。还有些人则认为现行
宪法是美国占领军当局强加给日本的,并没有反映民意。孰是孰非,在日本有关方面迄今仍然没有定论。
实际上,日本政府在宣告战败后,立即着手在内阁法制局自主地进行起草改宪方案的作业,并从1945年9月中旬起组织了有关讨论 6。但在有关资料中,完全没有涉及合宪性审查的内容,更不必说引进美国模式的司法审查制。1945年10月9日,因皇族主导的东久迩宫内阁总辞职而由币原喜重郎出任总理,两天后麦卡瑟将军指示币原内阁推行五大改革――妇女解放、鼓励组织工会、学校教育民主化、废除秘密审判的司法制度、经济结构的民主化,于是司法改革成为日本新
宪法草案的不可或缺的主要事项之一,怎样加强司法权的独立性和威信成为改宪的重大课题 7。司法省司法制度改正审议会也把“应赋予大审院以法令审查权”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列入议程 8。可见新
宪法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大力强化司法权的举措)的确是美国方面施压的结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至10月中旬,由内大臣御用专员近卫文麿主导,相关机构开始对曾担任京都大学
宪法和行政法教授的佐佐木惣一提出的改宪方案进行研究 9。近卫之所以倚重佐佐木,理由在于他战前曾因维护学术的独立和尊严而辞职,被公认为不畏军国主义势力的强权的有气节的进步知识分子,在专业研究方面又一直提倡设立
宪法法院 10,与美国占领军当局要强化司法权的思路不谋而合,似乎很合时宜 11。在佐佐木的改宪草案(后来又被称为近卫草案)中,第78条作了如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