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正初步设想(上)
应松年 杨伟东
【全文】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始建于1982年《
民事诉讼法(试行)》颁行之际(注:《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
3条第2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的规定。”),1989年现行《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相对完整的行政诉讼制度基本形成。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构建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意义很大。《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有效保护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行政法治化的进程。《
国家赔偿法》、《
行政处罚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综合性法律的相继出台,和一批体现法治精神的单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行政诉讼法》的影响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
行政诉讼法》在很大程度上开启我国行政法治新时代的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主法治的逐步完善,也日渐显现出落后于时代的一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些虽源于《
行政诉讼法》固有规定的不完善,然而更多是《
行政诉讼法》实施中所遇到的新矛盾、新情况和新现象,需要创设新的规范或修订原有内容加以重新调整。为解决这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两次发布系统性解释,多次制定专门规定,试图以司法解释形式实现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顺应性改革。但鉴于司法解释本身的地位和性质,此种改革方式事实上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现实的需要。修正《
行政诉讼法》,大幅度、全方位改革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