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动物制品走私案被起诉 600张虎豹皮去留两难
姜明安
【全文】
据3月4日《大河报》上海消息 31张老虎皮,581张金钱豹皮,778张水獭皮,密密麻麻地摊开来,铺满了20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珍贵动物制品走私案,被拉萨海关侦破后震惊全国。上周,随着拉萨市检察院正式受理拉萨海关对涉案3名犯罪嫌疑人的起诉,1300多张珍贵动物皮毛的“去留”,戏剧性地凸显为矛盾焦点:拉萨海关缉私局要全部销毁,而林业部门则认为必须妥善保存。
2003年10月8日中午,西藏日喀则地区219国道一公路检查站对来往车辆例行“疫病检查”,拦下一辆从阿里方向驶来的蓝色东风车,车厢里堆满了捆得严严实实的麻袋,车上人称是呢子布。可当50袋“呢子布”被打开来,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孟加拉虎皮31张、金钱豹皮581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獭皮778张、猞猁皮2张。经查,车上3人通过中印边境将这批皮毛走私入境。
案破了,人拘了,1392张珍贵皮毛怎么办?拉萨海关缉私局态度坚决,“待案件宣判后,这些动物皮毛将公开销毁”。在海关人员看来,就像以往销毁查没的毒品、盗版光碟一样,销毁这批皮毛也是理所当然:只有销毁,才能有效阻断非法动物制品不断流入市场的可能;只有销毁,才能表达中国反对动物制品走私的坚定决心。
然而对这“理所当然”,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不以为然。“销毁?海关有这 权力?”电话那头,国家林业局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孟主任反应强烈。他说,按照1992年《
林业部关于妥善处理非正常来源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通知》,这些皮毛应及时送交林业主管部门处理,不得擅自转卖或销毁。那么林业部门通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按《通知》要求,一是妥善保存,二是制作标本提供给科研、教学单位,用于教学、研究、展览。“都是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说销毁就销毁呢?
议题一:法律对“走私”是如何认定的?我国海关以往对查获的走私物品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有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什么是“走私”和如何处理走私物品,《
海关法》第
82条规定,违反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为:(一)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进出境的;(二)……;(三)……。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
151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构成走私罪。很显然,根据《
海关法》和《
刑法》,本案当事人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并已构成犯罪,其走私货物――珍贵动物制品,无疑应由海关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