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两种经济体制下中国犯罪状况与治理

两种经济体制下中国犯罪状况与治理


康树华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犯罪现象随着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变化,时落时涨,前后形成了五次犯罪高峰。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犯罪高峰;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197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犯罪高峰;198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次犯罪高峰;199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次犯罪高峰。分析造成这五次犯罪高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总结治理的成功经验,采取建立“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Following the changing of politics & economy,the criminal phenomenon isr ising & fall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our country.There are five timescrimi nal peaks.Analysing the causes of the peaks such as politics,economy,cultu re & suming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we should carry out thepolicy of “combine cracking down with prevention,putting prevention first”,and st rengthen public order,tackle a problem in a comprehensive way,etc.To prom ote the developing of socialist commodity economy,safeguard the socialstab ility.

【全文】
  考察50多年来中国犯罪状况与治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犯罪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个人行为。因此,它不是静止不动的,更不是孤立的,它是随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新中国成立之后,50多年来犯罪随着政治形势、经济变革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犯罪的发展规律。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犯罪变化,如果以“文化大革命”作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之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犯罪状况,是很不相同的。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犯罪状况与治理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之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将这17年再进一步划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党在建国后头7年所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因此,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的犯罪情况,总的来说,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1952年全国发生的刑事案件比1950年就下降很多。1950年在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有51万起,当时人口总数是5.5亿,发案率为9.3[1](P45),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犯罪高峰。建国初期,我国发生这么多刑事案件,同我们所接收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大有关系。国民党反动政府留在大陆上的政治土匪有200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60万,各种特务分子60万。还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众多地主、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以及地痞流氓、惯盗、盗窃分子,因此,当时不仅政治破坏案件多,而且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刑事案件发案率比较高。而在查获的刑事犯罪成员中90%以上是旧社会的残渣余孽,真正人民群众进行犯罪活动的很少,青少年犯罪的则更少[2](P117)(详见表1)。
  附图
  面对如此混乱的社会治安状况,在建国后的头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等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并开展了“三反”和“五反”运动。经过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粉碎了反革命势力的猖狂反扑,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社会秩序迅速稳定,刑事案件也就大量减少,仅仅3年时间,到了1952年,我国刑事犯罪同1950年比较,下降了50%以上。1952年全国发生各种刑事案件有24万起,当时人口总数为5.7亿,发案率为4.2。1955年,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又开展了第二次镇压反革命运动(肃反),这次运动除了继续打击在社会上进行破坏活动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外,还挖出了混入国家机关、企业单位、人民团体、医院、学校、民主党派内的反革命分子以及帝国主义和台湾当局派遣的特务间谍。通过这次镇反,不仅给反革命分子以毁灭性打击,而且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禁烟、禁毒、禁赌和封闭妓院等活动,狠狠扫荡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丑恶现象和残渣余孽。至此,全国基本上扭转了社会治安的混乱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其具体反映是:1955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有23万起,当时人口总数为6.3亿,发案率为3.7;1956年全国发生刑事案件18万起,当时人口总数为6.4亿,发案率为2.8。
  总起来说,1949年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犯罪呈急剧下降的发展趋势。全国(除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外)每年平均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29万起,按人口平均,发案率为4.15。也就是说,在我国建国后的头7年之中,平均每年每1万个人当中,只有4.5人走上犯罪道路。当时人民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社会治安和道德风尚很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许多国外著名人士来我国进行考察,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由建国初期的51万犯罪,仅仅用了7年时间的治理就下降到18万,发案率由原来的9.3,下降到2.8,认为中国把犯罪减少到令人惊奇的程度,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
  从1957年到1965年“文革”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共产党工作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当时情况的具体政策,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党的工作指导上“左”的影响日益严重,不适当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失误,加之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经济上受到严重挫折,并出现了困难局面。由于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认真地予以贯彻执行,形势得以较快好转。正因为如此,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犯罪,总的来说,呈现出大起大落的发展趋势。例如,1959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0.05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6.72亿,发案率为2.98。1960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0.9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6.62亿,发案率为3.2。但是,1961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犯罪案件则急剧上升到42万余件,当时人口总数为6.59亿,发案率为6.4。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1964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5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7亿,发案率为3.5。1965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4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7.2亿,发案率为3.3。1966年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参见表2)。
  附图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罪之所以呈现出大起大落的发展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犯罪分子本身的主观原因外,还有深刻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特别是每一次起伏同我们的工作和政策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工作和政策失误,人为地制造了社会动乱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犯罪率上升。例如,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特别是搞了“大跃进”和大批“唯生产力论”之后,注意力不再集中在生产力发展上,而是大抓“上层建筑革命”,搞插红旗、拔白旗,搞意识形态革命,大批资产阶级思想;加之农业遭灾、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其他行政管理、基层政权和群众组织的发展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和冲击。但是,这次灾害毕竟时间短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及时地采取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经济重新走向了复苏的道路,到了1963年,社会治安又恢复正常。1964年和1965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总数,按人口平均发案率都降到了接近1956年和1960年的水平。以上海为例,这个人口近1000万的城市,1965年发生的刑事案件只有3500起,比建国初期下降了90%以上,真可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为至今人们仍然回忆称颂的“太平盛世”。这就充分证明了,刑事犯罪活动也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要我们对犯罪活动的规律性能够认识透彻,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主动地进行工作,那么,及时防止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大幅度上升是完全可能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