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宪法研究
冯兴元等 著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第一部从政治学和宪法学角度研究欧洲
宪法的文集。欧洲人正在以一种和平理性的方式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试图通过立宪的形式,实现欧洲的整合。就近观察欧洲的立宪过程,探讨欧洲
宪法的设计,对于中国的立宪具有相等大的借鉴意义。这本研究文集的意义在于,它所收录的文章不是出自国际关系学者或欧洲研究学者之手,而是出自国内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之手,还有两篇文章则是欧盟高级官员和学者专门为本书撰写的。因而,本书的研究,更多地采取了一种内在的、宪政的视角,侧重于分析欧洲
宪法的框架、原则和制度设计方案,作者们也由此概括出了某些对于中国立宪可能具有启发意义的立宪技术。书后附有欧洲
宪法草案文本,可供各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休谟的政治哲学
高全喜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语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英国思想家休谟政治哲学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研究休谟的政治哲学,使我们发现这个即近三百年前产生于英国的思想体系,其对于人性的真切认识和对于社会制度与道德情感的深入分析,不仅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对于当今的中国,对于我们这个正处在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从过去的旧秩序向自由的政治秩序转型的国度,也同样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的社会政治理论往往不是偏于规则秩序的制度建设,就是偏于道德情感的德性建设,至于如何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道德情感的德性维度上和正义规则的制度维度上关联互动,并共同依据于一个内在的人性原则,从而构建一个既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政治理论,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理论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
论相互承认的法权
——《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
高全喜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于黑格尔法权思想和社会意识理论的一项专门性研究。作者以《精神现象学》为研究文本,在“上篇”通过对于法国思想家科耶夫《现象学》解读的批判性考察,试图梳理出一条黑格尔政治与法律思想与英美古典自由主义相互关联的路径。在“下篇”则着重探讨了人类意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提出了有关时间与历史主体性的理论。作者认为英美思想与德国思想虽然在形态、气质、风格和论述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但也并非像哈耶克等人所指出的那样截然对立,实际上在休谟、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和康德、黑格尔的古典自由主义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黑格尔晚年的法哲学思想可以说集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或保守的自由主义之大成,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理论仍然具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
任剑涛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的关联性角度,对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问题进行探讨。全书以理性的、批评的眼光描述、分析中国“现代”政治哲学的兴起、发展,从客观的、系统的视角解读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的关系。全书内容,大致集中于四个主题:一是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与古典中国政治思想的关系。二是当代中国思想界关于自由主义的理论争论。三是自由主义的一些关键理念的批判性陈述。四是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生长发育的诸条件问题的探讨。本书可以说是国内政治哲学理论界关于相关主题的论着中较有理论分量,并且书中论述曾经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的一部著作。对于关注中国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的读者,关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最新走向的读者,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政体初论
刘海波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重构政治科学研究范式的学术努力的初步尝试。从哲学反思开始,本书探讨政治科学如何可能,其研究主题和实践意义是什么。它批判了当今政治学界流行的社会学思考方式,主张恢复古典政治科学的视野和意向,重新以政体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理论社会科学(新古典和奥地利派经济学)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帮助人们进行制度选择。在上述理论视野下,本书以最大的篇幅探讨了联邦主义,同时也兼及混合政体和普通法司法——这些古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将联邦主义(多中心治理)和普通法理论综合运用,本书分析了中国面临的问题,讨论了一些不现实但却真实存在的关系,以期对改进我们实际的制度提供线索。
政治世界探微
任东来 著
内容简介
政治不过是个体赖以存在的被管理的公共空间而已。对个人来说,这个公共空间可以从所处的小社群到神圣的民族大家庭;对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这个公共空间可以从一个具体的国际组织到抽象的全球社会。有公共空间,就会出现管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权力,就会出现认同不同群体的身份,出现维系个体与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关系的秩序。于是,权力、身份和秩序便构成了政治的三大要素,其本质乃是在永不满足的人类社会中如何分配总是有限的资源和利益。本文集中的五组论文,基本上是通过个案的研究和论说,从国际制度、大国政治、族际冲突、中美关系、法治宪政和学术政治等五个方面,来说明政治世界的内容、本质及其意义。其涉及的议题基本上是国内学术界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的问题,而且,文字上也有较强的可读性。
儒者之维
陈 明 著
内容简介
这些文字反映记录的应当是可以称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思考和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