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国际法学大师—王铁崖

中国国际法学大师—王铁崖


李红云 朱靖江


【全文】
  王铁崖(1913-2003),福建福州人。著名国际法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1936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翌年赴英国留学,攻读国际法学。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院士。1997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当选为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
  国际法是调整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关系的法律及学说。它17世纪产生于欧洲,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然而,当时的中国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际法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十分有限,因此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际法在实行中有虚伪的一面,但也认识到中国人很有必要学习国际法。
  1930年,一位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的17岁的大学生对国际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一生与国际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铁崖。
  游学中西 研究条约
  王铁崖1913年7月出生于福州市。其父王寿昌曾就学于马尾学校,毕业后留学法国,1982年学成回国。回国后,他向友人,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林纾(琴南)谈起法国小说,盛赞法国小说的优美与新奇。林纾为之所动,与之合作翻译了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此后,王寿昌还为林纾做过一些口译,但因体弱多病,没有能够留下更多的著作。
  有这样一位父亲,王铁崖自幼所受的家庭教育是20世纪初最罕见也最完备的教育。他在家中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又学习洋文西学—他的父亲准备送他出国留学。
  王铁崖13岁时,父亲病逝。三年后,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负笈上海,入复旦大学。受父亲的影响,他先就读于西语系,后转入政治系。在政治系,他开始接触国际法。1931年,他又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水木清华浓厚的学术气氛,他自己的天赋和好学,使他在学识上大有长进。大学期间,他的论文便在《清华周刊》等刊物上发表。1933年大学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升入研究生院,并将国际法学选定为自己专攻的术业。1936年,王铁崖以论述租借地问题的论文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同一年,王铁崖通过了中美庚款留学考试,次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攻读国际学,师从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劳特派特教授,并得以交往其他世界级的国际法学者,开阔了学术视野,使他在国际法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