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后国有时代:中国经济解方程——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后国有时代:中国经济解方程——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李华振


【摘要】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可把国有企业区分为传统国企与新国企。站在宏观经济的全局上看,可以把国有经济划分为典型传统国有时代与后国有时代。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中国经济既需要、又不需要产权私有化改革的两难处境。在这种两难处境下,虚拟私有化倒不失为一种新出路。西方的私有化是一种实在的私有化,它不适于目前的中国国情。虚拟私有化在本质上并不是私有化,仍是公有化(或国有化),形象点说,它是披着私有化外衣的公有化。在两个环节上都进行虚拟私有化改革,就可以有效治理国企的所有者缺位和经营者缺位。
【关键词】传统国企;新国企;产权改革;实在私有化;虚拟私有化
【全文】
  
  按:本文原载国家经济类核心期刊《企业经济世界》2003年7期。感谢英国NAPIER UNIVERSITY大学、武汉大学张昕博士整理并提供本文文稿。
  
  “《光明日报》社论”引发的辩论
  2003年5月6日的《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新国企”之说。由此,引发了一场涉及学界、企业界、政界的关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中国何去何从”的辩论。虽然类似的辩论此前已发生过多次,但此次的特殊背景(即中国加入WTO并紧锣密鼓地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的“钻头”经过20多年的钻探已突破“土质层”进而深入到“坚硬的岩层”,十六大的召开,新一届政府的上任等),使该辩论具有了更务实的、更深远的意义。观察家认为,此次辩论的结果将影响到中南海的决策,进而影响着中国国有经济未来的走向。
  在此篇文章刊出的一个月前,即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在北京正式挂牌。此前,财政部负责有资产管理事务的国有资产评估处业已撤消,其有关职能移交给新成立的国资委。至此,财政部不再直接管理国有资产,为“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进一步改革做好了预热和铺垫。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一切都预示着目前近10万亿的国有资产将面临一场新的变革。
  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国有企业的实践表现与人们的预期明显不同,既没有如一些“欧风美雨日本雾”的学者们所预言的那样“由于与西方特征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而必死无疑”,也没有像过于乐观的“土著学派”所预想的那样“全面好转,普遍繁荣”。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有较佳业绩的国企,被称为“新国企”。与之相对,那些不成功的国企则被称为“老国企”或“传统国企”。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