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者系列谈”之:中国经济截拳道
李华振
【摘要】1921—1949年,把原本不十分适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复兴的第一次创举。而改革开放则把原本不十分适于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复兴的第二次创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这第二次中国创举的背后,是一场后国有时代的社会浪潮。如果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国有视为一种典型国有,那么,中国现在的国有则可以相应地称之为后国有时代。在经济领域,后国有时代就是中国的经济截拳道,它把国有制的优点、私有制的优点合并到中国当前的国情里,跳出了传统的非此即彼(不是国有制便是私有制)的框框限制。
【关键词】中国创举;后国有时代;截拳道;虚拟私有化
【全文】
中国经济截拳道
李华振
【内容提要】1921—1949年,把原本不十分适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复兴的第一次创举。而改革开放则把原本不十分适于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复兴的第二次创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这第二次中国创举的背后,是一场后国有时代的社会浪潮。如果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国有视为一种典型国有,那么,中国现在的国有则可以相应地称之为后国有时代。在经济领域,后国有时代就是中国的经济截拳道,它把国有制的优点、私有制的优点合并到中国当前的国情里,跳出了传统的非此即彼(不是国有制便是私有制)的框框限制。
【关键词】中国创举;后国有时代;截拳道;虚拟私有化
中国创举与后国有时代
1978年,被计划经济牢牢套上枷锁的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西方的经济观察家为这场“中国转轨”设定了两个结局:一是失败,回归老路;二是全盘西化,改弦易辙。但结果并非如此,中国没走其中任何一条路。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评论预言中国要么步前苏前东欧后尘,要么根本建不成市场经济。在西方的产权经济学家看来,市场经济发祥于以鲜明的“产权私有化”为特征的西方,它的“基因”就是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及国有制格格不入,二者无法嫁接成功。
但中国的经济实践打破了以上断言。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奇迹成为继日本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经济奇迹之后的亚洲、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亮点。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怀疑这是中国的又一次“大跃进”、“放卫星”,但后来证实并非如此。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把这称为“中国创举”,因为中国的经济实践把原本姓私的市场经济比较成功地嫁接在了原本姓公的社会主义之上,使两个“格格不入”的范畴比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