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央视春晚”把把文艺法脉
李绍章
【关键词】央视春晚 人性 文艺法治 脉搏
【全文】
土生阿耿文艺法评类系列网文:
为“央视春晚”把把文艺法脉
土生阿耿
【作者按】:“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土生阿耿与友人寒夜饮酒归来,收到一家网站管理员来信,邀请我在元旦之际写点东西,以为鸡年网文创作滴下“开门红”。因寒气逼人,思路顿时冻僵,但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幅除夕之夜与家人共度良宵观看央视春晚的惬意画卷,于是,“寒灯思旧事”,热血写新章,趁着几分醉意,为央视春晚把把文艺法脉。
+++++++++++++++正 文++++++++++++++
古时候,“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描绘出了人们除夕之夜的质朴之欢。如今,每当“爆竹声声一岁除”的大年夜,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总是歌舞升平,带给广大电视观众美仑美奂的享受。屈指数两个回合多一点,央视春晚已经开办20多年了,歌声、笑声是央视赐予国人的最好的春节礼物。但最近几年,每当央视春晚闭幕之后,街头巷尾总能听到人们的纷纷议论——“一年不如一年”;报章网络上也常看传来各色抱怨和指责——“简直就是鸡肋”!业内人士也进行了专业分析,感叹央视春晚大不如以前了,并提出了许多改良计策。土生阿耿不禁纳闷:作为每年除夕之夜国人的一道“电视年夜饭”,为何在谢宴后落得如此下场?甚至有人提出了取消央视春晚的激烈建议,看得出,个中恩怨实在惹火了一些“较真”的人。
正当土生阿耿对此绞尽脑汁的时候,媒体传来鸡年央视春晚确立了“人性”基调的好消息。回忆猴年的文化宣传年史,“以人为本”、“人性”、“人文关怀”等词汇格外抢眼,有媒体甚至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确立为年度关键词。兴致喷上心头,我搜索了历年央视春晚的资料,发现公开提出“人性”基调办鸡年春晚,是央视春晚历史上的第一次。央视春晚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投入巨大的文艺节目,法眼观察,会捕捉到剧组里面的各种法律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文艺法律关系,应受文艺法所调整。在推行法治的今天,文艺领域的各种关系也应该走文艺法治之路,做到处处洋溢文艺法治的绚丽色彩,时时激荡文艺法治的夺目浪花。法治的要义在于正义和公平,前者是权利义务资源之归属,后者是权利义务资源之分配。但法律毕竟是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因此法治的根本要义还是要靠到“人性”上来。大凡尊重人性、张扬人性的“活法”运作,皆为法治之态势;大凡漠视人性、压制人性的“活法”运作,皆为人治之态势。文艺领域,概莫能外。由是观之,央视春晚确立“人性”基调无疑在文艺法治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可是,土生阿耿仔细浏览了媒体关于鸡年央视春晚基调或者主题的报道,发现了近乎千篇一律的说辞,那就是“人性”基调是在晚会节目内容上的体现,有的媒体甚至报道说“语言类节目将以人性为基调”。可见,鸡年央视春晚的“人性”基调只不过是在演出节目尤其是语言类节目内容上的承诺。是否届时能够真正实现这一承诺,我们暂且不问,然而,作为整台晚会,“人性”基调难道仅仅只贯穿在节目内容上吗?只要我们把央视春晚的各个环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个文艺法律关系铺开,就会发现,仅仅在节目内容上强调“人性”基调是远远不够的,确实不够。试想,为什么有些演员老是抱怨不愿意再参加央视春晚?为什么有些观众时常指责央视春晚总是免不了“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四大块?为什么有人质问总由央视垄断经营一手操办一年一度的春晚?甚至还有人痛斥节目内容偏离了艺术的本来面目,违反了文艺规律,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