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关专利权的犯罪
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专利权的犯罪只有《
专利法》第
63条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比照
刑法第
12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64条规定的与专利有关的泄漏国家重要机密罪和第66条规定的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犯罪。其中只有第63条是真正关于侵犯专利犯罪的规定,而且是目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
刑法规定中最需要修改完善的条文之一。第一,该条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远远不能概括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中情节严重、危害社会的情况。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包括假冒、篡改、仿制几种情况。其中假冒行为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冒用专利的名义将欺骗更多的受害者。但是,后两种行为对专利制度的破坏同样是严重的,应当规定情节严重者为犯罪。第二,该条规定“比照”假冒商标罪来处罚,是一种立法类推。从立法技术上说,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而另行作出明确规定。何况《
刑法》第
127条的规定已由以后的法规作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罪名、量刑等级、法人犯罪处罚原则等新内容,再比照旧的条文显然不合理。第三,对被害人能否自诉,及要求赔偿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是一大缺隐。
(三)有关著作权的犯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
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是对《
刑法》的重要补充,对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及刑事处罚原则作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但我们认为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在规定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时,诸如未经许可而复制发行、出版、录制、制作他人作品和出售侵权作品、复制品的行为时,要求行为人有“以营利为目的”的犯罪目的。正如前文所述,这样的要求是多余而且不当的。行为人侵犯他人著作权完全可能出于多种动机,不一定非具有营利性目的才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其次,对被侵权人的损失虽特别作出了赔偿的规定,但没有进一步明确被害人自诉的问题。
(四)有关技术秘密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