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孙通制定的只是礼仪不是傍章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已经明确指出,汉初各种重要制度的建立,是由下面四人各负其责完成的:“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礼仪作为一种制度,应当说是以仪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规范,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谈到有关叔孙通的文字里,通常都是礼和仪作为名称,而从未见到傍章的字样。如《史记·礼书》称: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今上(指汉武帝)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又如《汉书·刘歆传》提到西汉末年时,刘歆说: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书。
以上这些基本史料都是以礼仪为名称。那么,叔孙通制定的这种被称作礼仪的规范都包括哪些方面呢?从史籍记载来看,如果作为泛指,通常这些规范可以称作仪法,如果具体分类,则可以分为仪礼和仪品两大部分,根据是王充在《论衡·谢短》中说:
高祖诏叔孙通制作仪品六十篇何在?而复定仪礼,见在十六篇,秦火之余也,更秦之时,篇凡有几?
从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汉高祖刘邦曾令叔孙通制作仪品,叔孙通制作仪品共60篇,然后叔孙通又定了仪礼,目前(指东汉初)留下来的仪礼有16篇。
在《汉书·梅福传》里,也曾提到:“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结合前引《史记·礼书》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推测,所谓仪品,大概包括各种情况下的等级制度一类。而王充所提到的“仪礼”,实际就是礼仪。可是,到汉武帝时,随着太初改制,宗庙、官名品秩之类有了大幅度的改变,因此可能叔孙通所制作的仪品已经被新的一套制度所取代和吸收,由于没有了实用价值,故而逐渐失传。至于仪礼这一部分,大致它的涵意是指通过一些具体的仪式来体现礼的具体内容。主要方面和具体范围应为《汉书·礼乐志》所说的下列内容: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
礼虽然还应有其他方面的规定,但是最基本和最突出的是以上所说的婚姻、乡饮、丧祭、朝觐等方面。而在叔孙通的本传中,我们见到的是叔孙通所定的朝觐和丧祭方面的仪式。让我们首先看一下朝仪的制定过程和具体形式:
秦灭亡之后,紧跟着又是楚汉之争,结果以项羽败亡而告结束。汉五年,天下初定,诸侯一致尊刘邦为皇帝。由于刘邦把秦的那些繁苛的仪法都免去了,结果君臣在一起聚宴时,“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既危险又不成体统,刘邦为此也颇感头痛。叔孙通趁机向刘邦表示,可以发挥自己儒者的特长,由自己负责,征召富有礼乐传统的鲁儒生,和自己的弟子一起制定朝仪,以正君臣之位,并表示这些新礼仪是杂采古礼和秦仪而成,不要搞得太复杂。刘邦同意他试办此事。结果经过一番准备和排练后,目的为了维护皇帝尊严的朝仪终于制定出来。汉七年,长乐宫新落成,诸侯群臣以十月在这里行朝岁之礼。刚刚制定出来的朝仪正式实行,仪式为:黎明时分,谒者治礼,导引人们按次序从殿门进入,廷中布置车、骑、步卒守卫宫殿,陈设兵器,插放旗帜。布置完以后,从内向外传声道:“趋”,这是让诸候百官迅速进来各就各位。殿下由郎中在台阶两旁夹道相对站立,每边各有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方;文官从丞相以下按次序排列在东边,面向西方。大行设九宾,胪传,表示一切准备就绪。于是皇帝的辇车出房,百官执职传警,然后,分别导引诸侯王、百官一直到六百石的吏按次序向皇帝奉贺。自诸侯王以下的所有人,没有不震恐、不严肃、不恭敬的,等到行礼完毕,又设置法酒,所有陪侍坐在殿上的人都低着头,按尊卑次序起而向皇帝上寿,敬酒九巡后,谒者宣布“罢酒”。以上的过程中,御史和执法随时举劾言行不符合仪法的人并把他们带走,这样在整个朝觐置酒的时间里,没有敢喧哗失礼的。
秦统一中国后,按五德终始之说,认为自己的王朝是水德,因此将一年的开始定为十月,“朝贺皆自十月朔”,朔是指每月第一天。汉朝建立后,仍是沿用秦的水德说,以十月为岁首,朝贺之日自然也是十月初一。以上这次在长乐宫举行的朝仪,正是第一次用正规的礼仪向皇帝刘邦贺岁的记录,如果说通俗些,这实际是大年初一诸侯百官到皇宫给皇帝拜年时的一套仪式。按刘邦的要求制定出来的比较简单易行的新礼仪,看来对皇帝没有什么束缚和过多要求,皇帝只需要坐在那里,摆足了皇帝架子,接受被新礼仪管束的仅剩下敬畏之心的诸候百官的新年贺喜就行了。叔孙通所制定的朝仪,使臣下尊尊敬上,出身于平民百姓的刘邦终于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正式拥有了皇帝的尊严,他高兴地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叔孙通也因此从博士超升为九卿之一的太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