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技术与反抗——重读《一九八四》
强世功
【关键词】无
【全文】
在1949年完成的经典之作《极权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1951年出版)中,阿伦特(Hannah Arendt)试图揭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治理彻底断裂的全新的政治治理模式的起源,这就是极权主义的政治治理模式。而就在此前一年,奥威尔(George Orwell)出版了《一九八四》,它讨论了与阿伦特的著作同样的主题,只不过采取了迥然不同的讨论方式而已。阿伦特的著作依赖于一个历史学家特有的史料分析方法,沿着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从政体的角度入手分析这种全新的政治治理模式,而奥威尔则借助一个天才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见,细致刻画了极权主义政治的治理技术,可以说,《一九八四》是极权主义的治理机器的操作手册或者技术大全,它揭示了极权主义政治统治的秘密。如果说,阿伦特的著作直接针对法西斯统治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统治,并且试图比较其中的不同,那么《一九八四》不是针对任何具体的政治统治,它所探讨的是一种超越这些具体治理模式之上的极权主义政治治理的理想类型,我们从中可以找到各种极权主义政府治理的影子。如果我们不了解极权主义政治治理中权力具体运作的技术秘密,就不理解极权主义的理论原则是如何取得胜利,我们也不可能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找到反抗极权主义的手段。正是在这种权力与反抗的关系中,正是在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谓的微观权力技术的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理解《一九八四》对政治哲学或社会理论的独特贡献。
《一九八四》的故事极其简单,说的是一个生活在“老大哥”的极权主义统治之下的知识分子型党员如何反抗极权主义最后被征服改造的过程。全书共分为三部,这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意义上的三个部分,实际上也是理论逻辑上的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极权主义的种种权力技术;第二部分介绍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下,为追求自由而采取的反抗;第三部分则是极权主义对反抗的征服。这部权力、反抗和征服的三部曲正是在对极权主义治理的权力运作和反极权主义的策略,以及极权主义征服反抗的技术和原则的分析中,才使我们看到现代极权主义的政府治理是如何通过权力的技术和原则组装成利维坦式的国家机器的。
一 柔软的权力
“权力的眼睛”
“大洋国”是一个在“老大哥”领导下的党所统治的极权主义国家,这是一个领袖(“老大哥”)、组织(党)和政治原则(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统治。“老大哥”并不是通过武力征服或者暴力获得统治权,他之所以能统治是由于他代表了科学真理、代表了道德至善。然而,没有人见到过“老大哥”;精确地说,“老大哥”没有身体,因此他没有时间上的起源,也不会死,在这个意义上,“老大哥”或者“英社”没有历史,它们就意味着永恒。总之,“老大哥”的身体不再像古代国王的身体那样成为权力展开的中心,它不过是一种象征,一个人们容易辨识的伪装,真正的统治者是他身后的体制或权力机制,而不是这个具体的身体的个人,这正是古代专制主义与现代极权主义之间的重要区别。
尽管“老大哥”可能没有身体的存在,但是,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老大哥”的形象和目光。这个人造的形象和目光已经构成了政治体制运作的权力技术的一部分,这就是那无所不在的“权力的眼睛”。福柯在边沁(Jeremy Bentham)设想的“圆形监狱”的建筑风格中,敏锐地洞察到了现代社会的权力技术的特征:权力是可见但是无法确知的。福柯将现代纪律社会的这种治理模式称之为“圆监体制”。这种治理技术在大洋国发展到了极致,那个可怕的“电幕”,一块椭圆形的金属板,安放在办公室、楼道里、公共场所等等,电幕视野内的一举一动和每一个声音都会被电幕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