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大众文化的时空嬗变
王彬
【关键词】后现代 大众文化 时间 空间 解构 整合
【全文】
后现代大众文化的时空嬗变
王彬
(山东大学 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内容提要:在铺天盖地的全球化、现代化浪潮面前,当代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震荡与裂变,对现代性的拥抱与反思成为当代中国不同的文化景观,在两种时空维度的冲击与撕扯中,当代大众文化的大众成为真正的缺席者,精英知识分子的呐喊亦被时尚所淹没,文化产业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促使人类文化时空的商品化与消费化。于是,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品格解构着人类文化时空,人类文化时间零散化,在一个个瞬间中,人类的生存意义遭到放逐;人类文化空间碎片化,人们成为处于“无根”状态的匆匆过客。但是,碎片与瞬间不可能是人类永久的生存状态,被解构的人类文化时空必然为大众文化重新整合。
关键词:后现代 大众文化 时间 空间 解构 整合
所谓“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相对而言的,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兴起于二战后的西方,九十年代在中国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堂皇登陆,在此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时代或者是大众时代。所谓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所谓“大众”首先是量的概念,其次才是质的概念,即指工业化社会中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市民阶层)。如果说,“后现代”是一时间范畴,那么“大众文化”则是一空间范畴,所谓“后现代大众文化”即指九十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的特定时空境域。
一、 解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大众文化的文化品性
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极大的扰乱了传统与秩序,民族的与世界的、传统的与现代的等各种新旧文化形式裹挟着各自的价值观念体系在众多的文化舞台上闪亮登场,一度造成了文化领域的阡陌纵横的格局。在许多人看来,大众文化现象无疑是当代社会一道黑色风景线,面对大众文化的霸权势力与征服意义,面对精英文化的萎缩与退却,众多的人文知识分子满腹忧虑的发出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慨叹,他们苦心经营起来的、自认为日臻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话语方式被富有反叛与消解意味的大众文化潮水般的吞噬着,最终被消解殆尽。大众文化的消解功能如此强大以致于传统的、权威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呈现出萎缩态势,知识体系的失效使人文知识分子愈感失落,他们只好给予大众文化以白眼和非议。不可否认,大众文化有过度的突出娱乐性与消遣性,缺乏深度与理性的一面,但也具有文化平等、解构权威的进步意义。大众文化的解构性特征及其他品性是与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密切相联的,其中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广泛流传有直接意义。后现代主义曾在欧美各国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到八十年代末呈式微趋势。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并且很快获得了一定文化阶层的回应。后现代主义与新时期人们的价值重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追本溯源,尼采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鼻祖,作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的海得格尔、维特根斯坦、福柯、德里达等都对尼采的思想产生过承继性的倾向。后现代思潮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精神是解构主义和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超越、否定和反对“现代”是其基本旨意。可见,消解与解构传统是后现代主义首要而基本的功能。尼采曾经自诩为“太阳”,因为他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挑战一切,尤其贬低和否定理性,消除人类所固有的价值和意义。在近代理性主义盛行的哲学氛围中,尼采首先以智者之识和强者之音宣言:“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海德格尔凭依其存在主义直接向绝对真理提出非议,从柏拉图到笛卡尔,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无不成为其清算的对象。德里达是最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他认为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于囿定于一种逻辑中心主义,它设定世界存在是一种供认识永恒追寻的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因而解构哲学的任务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逻辑中心主义。总之,后现代主义者的哲学主张极大的启蒙和开掘了人们的批判精神,诱发了价值重建的主体性冲动。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品格致使大众文化极尽自我展现之能事,“后现代”(严格说,“后现代”与“现代”是相对的文化范畴,二者并无时间界限,在此用作一般意义)亦为大众文化的鼎盛时期。由于后现代主义的盛行恰恰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逻辑展开,所以欲探求大众文化的渊源关系必然追溯到现代主义的文化主张。作为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大众文化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现代化历史紧密相连,现代工业文化以其强大的社会化生产性能造就了科学理性主义文化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为大众文化的历史出场提供了鲜明的靶子。工业化历史表明人类的征服意义导致了人的自由和感觉的丧失,回归自身必然成为人类的当代文化理想。于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反思和检讨科技理性、消解传统为宗旨应运而生,而这恰恰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动力。丹尼尔•贝尔将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直接合二为一,统称现代文化,现代文化的特征就是“不断的表现并再造‘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它尽力扩张,寻觅各种经验,不受限制,遍地掘发。”[1]贝尔所描述的正是大众文化现象,对个体经验的无限度扩张显示了文化本身的平民化、世俗化倾向,一切传统的理性主义的东西被个体的心理、意志、激情、欲求所刷新。大众文化盛行的时期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历史进入“后现代”的时期,可以说,正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逻辑推进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在六十年代的盛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逻辑对接也正是大众文化发迹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