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还会因为汽车而激发复杂微妙的悖论式反应。当我们作为行人在街道上或原本宁静的校园内行走时,对于喇叭的鸣叫,会油然生起一股厌恶之感,可一旦自己成为司机或坐在司机身边,似乎会更多地听任喇叭之声。当我们忙碌奔波以求短暂生命的舒适存在时,疲惫的生理和心理,可能会因为周遭视野中充斥如此多的冷峻、生硬、无情的钢铁丛林,而在心中升腾一阵阵的烦躁。可是,许多时候,为了尽快地躲开喧嚣、烦恼,尽快地把自己放进温馨、幽静、供一时休憩的小屋,仍然会匆匆地选择开车或搭车。
凡此种种,仅仅窥见汽车森林给我们制造的问题之一斑,但足以告诫我们:走进汽车森林的人,并不像在小花园里饮茶听音乐那般悠然自得。当然,汽车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并非一点都没有,人造的任何机器都会在这个方面或者那个方面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作为一份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产业,其对当下的人带来的价值(如满足就业、刺激经济),更是不能抹杀殆尽。人类已经选择一条路径,再试图让其完全掉转头,在很多场合都可能会是妄想和空想,除非这一路径造成了人类无法忍受的问题极限。
但是,在我们匆匆走进汽车森林之后,在我们已经对其造成的人类困境有所觉悟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像在自然原始森林中探险的人那样,放慢一下脚步,谨慎地反思我们可能面对的迷路?是否应该小心地检查我们在技术、道德、伦理、法律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储备,是否足以帮助我们摆脱或缓解“机器文明”导致的困顿?是否应该在认识到人类理性局限的基础上,怀揣谦卑和敬畏之心,去面对“机器文明”给人类可能带来的伤害?可惜,我们似乎还在忙不迭地制造更大规模的汽车森林,似乎还在经济发展的大旗之下一个劲地往前奔跑,而无视逼着我们飞奔的恰是身后的一辆巨型汽车。依稀记得儿时看过的一部外国电影,整个情节是坦克式的集装箱卡车,在尾追一部小轿车。没有太多的人物对白,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开着小轿车的主人公频频出现在荧幕上,而集装箱卡车的司机好像始终没有露面。主人公时时感受到来自庞然大物无情的挤迫,一股股莫名的恐惧显现在他身上,也牢牢地扣住了观众的心。现在回味起来,小轿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主人公和集装箱卡车之间,隐喻着人与机器的紧张互动。
机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自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这一问题就一直萦绕着人类,久久不能释怀。被推入汽车森林的我们,必须创造一系列新的森林生存规则,以应对已经或仍将层出不穷的技术、道德、伦理、法律乃至心理的问题。在设计规则的同时,还是让我们多问几遍:“汽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