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权分离并非国企改革惟一出路——从经济法的视角
李华振
【摘要】20多年的实践却表明:两权分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国企的病根到底在哪里?实际上,两权分离并不是完美的、唯一的选择。科斯定理深刻地揭示出:理性经济人只会积极关心内部化因素,而不会积极关心外部性因素。如此,便不难理解国企的真正病根之所在。中国国企除了经营者环节之外,还会在所有者环节(通过主管官员的代理)产生风险,这个环节是上游,是根源,一旦出了问题,它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除了对
【关键词】国企改革,两权分离,经济人理性,公司治理,中西比较
【全文】
两权分离并非国企改革惟一出路——从经济法的视角
李华振 刘卫华
【内容提要】20多年的实践却表明:两权分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国企的病根到底在哪里?实际上,两权分离并不是完美的、唯一的选择。科斯定理深刻地揭示出:理性经济人只会积极关心内部化因素,而不会积极关心外部性因素。如此,便不难理解国企的真正病根之所在。中国国企除了经营者环节之外,还会在所有者环节(通过主管官员的代理)产生风险,这个环节是上游,是根源,一旦出了问题,它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除了对"经营者代理环节"进行虚拟私有化改革之外,还必须对国企"所有者代理环节"进行同样的改革。
【关键词】国企改革,两权分离,经济人理性,公司治理,中西比较
20多年的国企改革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向进行,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市县、从官方政策到学者研究,都津津乐道于“两权分离”。但20多年的实践却表明:两权分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截至2002年底,国有企业仍没有大面积好转,“脱困”都似乎难以达到,更不用说长久的健康发展。
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失灵?这个问题十分令人困惑。当初论证“国企应该彻底两权分离”时,曾列举了无数条有力的论据,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在19世纪前期就明确论述过现代工业大生产必然导致普遍的两权分离。(2)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由于股份制大公司逐渐成为主流,股东人数太多,将导致所有者无法直接控制企业,经理层将成为实际上的企业控制者,两权必然分离。(3)社会学者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中,也认为国企必须进行彻底的两权分离。(4)计划经济的弊病根源,正在于国企的两权合一,所以商品经济(以及后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对国企进行两权分离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