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市场经济遭遇瓶颈”背后的经济法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遭遇瓶颈”背后的经济法分析


李华振


【摘要】正当国际社会对中国近20年的高速发展赞叹不已时,进入21世纪以来的3年里,中国经济遭遇了强烈的瓶颈效应。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没及时有效地解决
【关键词】中国市场经济,瓶颈效应,经营者代理风险,法人与自然人,公司治理模式,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对策
【全文】
    “中国市场经济遭遇瓶颈”背后的经济法分析
     李华振  刘卫华
  
 
  【内容提要】正当国际社会对中国近20年的高速发展赞叹不已时,进入21世纪以来的3年里,中国经济遭遇了强烈的瓶颈效应。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没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之历史遗症。科斯定理能合理地解释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瓶颈现象:绝大多数董事、监事、经理都是"纯粹的打工者",对于他们而言,公司利益只不过是一种"外部性因素",并没有"内部化"为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理性"之观念下,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就会利用各种法律的、产权的、管理的、监督的空档,来谋求私利的最大化。综合利弊,我们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路"。本文为此提出了九项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市场经济,瓶颈效应,经营者代理风险,法人与自然人,公司治理模式,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对策
  
  
  “中国市场经济遭遇瓶颈”的深层原因
  正当国际社会对中国近20年的高速发展赞叹不已时,进入21世纪以来的3年里,中国经济却出人意料地“状态不佳”起来,——中国市场经济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最强烈的一次“瓶颈期”!这次瓶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的“集体地震”,二是国有企业的“批量滑坡”。上市公司这几年丑闻不断、败绩连连,比如银广厦、生态农业(原名蓝田股份)、郑百文、农商社、猴王等等。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除了一部分真正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之外,其余的也在这几年里相继陷入了困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是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因素,前者是“排头兵”,后者是“主力军”。这几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3年里,“排头兵”的腰杆不直了,弯了下去,成了“缩头兵”;“主力军”的队伍不武了,垮了下来,成了“病力军”。这足以使我们警醒——中国市场经济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强烈的瓶颈效应?深层原因在哪里?
  司法部“国有企业问题研究”及“公司治理结构专项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经济法专家刘大洪指出,目前以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市场经济瓶颈”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没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之历史遗症!这才是内因,是最关键的原因。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