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丁利


【关键词】无
【全文】
  
  
  罗卫东、汪丁丁和叶航三位先生关于“历史视角的经济学”的讨论,脉络丰富,旁涉甚多。作为隔岸观火者,不见得旁观者清,却有加入战团之心。这样一个所谓评论,当以凑热闹视之。
  看重历史视角,盖因我们在最宽泛意义上把历史看作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状态、事件和过程的“宇宙”,一切人类社会的经验现象和事件事实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种种反映尽在其中;无论从一观察者还是置身于其中者的角度看,历史的复杂或厚重都呈现为圣奥古斯丁所感叹的“时间”维度。一句话,历史是开放的、动态的。而作为描述或解释人类决策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即使是被视为社会物理学的经典博弈论(后面的讨论基本上以博弈论为经济学的核心),也因其构建在逻辑自洽性上从而表现为一封闭系统。相较于历史世界,经济学和博弈论本质上是静态的,它“顶多可以有物理学的时间,不可以有历史时间”(汪)。这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物理学家眼里,时间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
  由此,我们对“是否必要”的回答似乎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如何可能”则见仁见智。后面这点也表现在三位先生之间立场和观点的微妙区别甚至冲突。
  这个简短的评论集中在三个方面。我将试图说明罗卫东先生对经济学能够做什么的“历史眼光的批判”是对经济学的有些苛刻的要求;汪丁丁先生关于“历史,就是实现了的一系列均衡状态”的说法与进化博弈理论也与他个人的其它主张是不甚协调的;最后,基于博弈论最近的发展,我对汪丁丁和叶航先生的建设性思路提出一点补充。
  博弈论不能做什么?
  作为实证意义上的经济学是一门有价值的社会科学吗?何为对“现象”(历史)的恰当描述?有可能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吗?这三个问题是我武断地替罗卫东先生问出的,并且我猜他的回答是:经济学不是有现实解释力的社会科学;对现象的恰当描述是提供一个完备刻画;有可能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主角不是博弈论之类的庸俗经济学。
  我注意到卫东强调,(经济学)“能够解释标准的、非历史因而也是非现实的人的所有行为,…但是唯独不能解释个人的、具体的行为。或者说,它无法理解个人何以做这个而不是做那个,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换言之,经济学缺乏理解力。它不是理解的学科,而是分析的学科。说它缺乏历史感,我认为就是指它没有理解力。他有自认为的解释力,但是这不是理解。理解总是当下的、在场的、各别的。”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