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于信息经济学的一个谈话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多数信息经济学家都不否认,竞争是趋近最优的最好机制,另有一个是信誉机制。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竞争通常会通过信誉机制起作用。当然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次交易和重复交易的不同。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竞争环境的时候,它就是首选。保证竞争和信誉机制起作用依赖于好几个条件,下面两个是最重要的,一是机制是可实施的,它预示的支付是要兑现的,所以“有法不依”不行;二是信息是充分流通的,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却大家都不知道,那他还有动力继续干,这是为什么很多地方官员害怕新闻曝光的理由之一。
  有信息的不完全或者说不完美在经济上造成的结果就是无交易,明明有一个事后来看帕雷托最优的结果,但没办法通过事前的契约达成这个交易。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它的原因之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在瓦尔拉斯均衡情况下市场是有交易的,但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信息问题上有几个重要结论都是以“无交易(no-trade)”定理的形式出现的。科斯定理讲,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有效率的交易可以实现;而现实世界是存在交易成本的。这些“无交易定理”使我们理解科斯定理中的交易成本更细致化了,现代经济学中大家理解交易成本是一种制度运行成本,但是导致这种制度运行成本产生的原因的实际是信息问题,或者说是知识问题。顺便插一句,汪丁丁老师有篇文章把这个问题挑得非常明确清晰。
  一个是米尔格罗姆和斯塔基“无投机(speculation)”定理(Milgrom & Stokey, 1982),在普遍先验条件下,不可能人们致力于投机交易,而且这件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共事件;西贝柳斯和考尔斯基金会主任吉纳卡普勒斯的“无打赌(betting)”定理:对都很理性的双方来说,如果大家愿意打赌,要么打赌不会发生,要么大家从打赌中得到的纯收益之和为零。典型的应用就是股票交易,这就使得在证券市场交易中庄家和内部消息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当然,股票交易有非零和博弈的情形,如资产组合、追求企业的控制权,后者意味着股票的良好流动性有助于减少单纯投机(由于信念的异质性或试错)导致的市场波动。
  一个是梅耶森-萨特斯维特定理(Myerson & Satterthwaite),只要双方对交易物的价值认同不是单值的(人们对其价值只有一个区间判断),那么双边交易中并非所有帕累托效率的交易都能实现;还有就是不完全契约理论中,由于契约的不完全会导致有效率的交易事前不能达成,因为大家知道契约有漏洞。
  阿克洛夫1970发表在QJE上的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也给出了一个无交易结果。他的思路是这样的。在二手车市场上,假设从最好的车到最差的车服从均匀分布。但是只有卖方知道自己车的质量。而买方既然不知道车的质量好坏,就只能根据市场上的平均质量出价。这时拥有高质量车的人就会退出市场。此时平均质量更低,买方继续压低价格,导致质量次好的车子退出市场。这个过程的均衡状态就是,最差质量的车子留在市场上。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叫逆向选择的原因。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