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科学、民主、法治的三位一体
阚敬侠
【关键词】政治文明 科学 民主 法治
【全文】
近代以来,人类发展出科学、民主、法治等概念及其制度。此三者,可谓人类政治文明的现代化。政治,乃是一定地域的人群对其所形成的社会确立一定秩序的全部社会活动及其存在,典型地表现为权力的运作。政治文明,就是人类政治活动所形成的观念、方法和制度的总和,它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而科学是现代政治文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人类已经认识到每当自己的社会活动违背自然的、社会的规律,就必将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不容。因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一切政治文明的目的和本源,尤其是人类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政治文明的首要追求,而促进人类发展的科学也就必然成为现代政治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人类要达到科学的政治文明,则必须遵循民主、法治这两条途径。因为人类漫长的实践证明,只有民主和法治这两种制度方法才能促进人类的自由、平等,而自由、平等是解放每个人的人身和心灵束缚、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的最直接条件。
政治文明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也是全球性的、开放的体系。因为政治文明随着人类活动的足迹逐渐经历了部落——城邦——国家——国际乃至全球的越来越广阔的范围,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国家的政治文明彼此融会、相互影响以至日臻科学、完善。因此,现在的人类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抛弃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吸收全人类政治文明的科学营养,建立本国科学的政治文明。尽管对各种文明的比较研究一个世纪以来也一直在进行,但是现在,关于文明的冲突理论流行一时,鼓吹东西方文明对立的各种观点也颇为时髦。这是自然的,因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既有赖于人类的理性,也离不开人类的感性和意气行事。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人类的理性就越来越多地战胜盲目和错误的感性。
研究四大文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其政治文明博大精深并且越来越走向世界,但是,闭关自大和自欺欺人的危险却始终存在,并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在中国,这是数千年钳制思想文化发展的愚民政策所留下的痼疾,而儒家思想成为这一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侧重维护礼法秩序的儒家思想非常强调谦虚和中庸,为什么呢?因为它既然将稳定和秩序放在首位,就当然要极力维护原有的一切。而突破和改变的力量本质上就是一种毫不谦虚、矫枉过正、张扬个性的力量。因此,后来经过统治阶级进一步修饰的儒学越来越成为自我封闭的政治文明。在此政治环境里,一切有才能的人,注定会遭到缺乏才能的平庸者的嫉妒,所以,要“夹起尾巴做人”,否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儒家思想刚刚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汉时代,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借蒯通之口评论韩信之亡,即指出其才能功劳不容于君主,加之生性铺张,咎由自取也。宋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第一《威烈王》中对周天子三分晋国封侯即评论道:“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近,岂不哀哉!”他继而又说“夫聪察强毅之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姑且不论才与德的关系孰轻孰重,这种压制人才和创新、害怕变革的治国思维定势正是中华文明以后渐趋衰落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