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巩献田
【关键词】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全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掌握全国政权的五十多年间,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建立了无数丰功伟绩,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给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形象,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爱戴和热烈拥护。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国内各个民族的和睦团结,特别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外国友人无不交口称赞,连同我们原来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理有方。但是随后到来的“文化大革命”,对于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尤其是对于人们思想上造成的严重创伤,使人们难以忘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我国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也是好的,但是,正如2001年9月20日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出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扩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外国腐朽思想的侵袭,在新中国早已灭迹的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一切正直之士对此无不忧心忡忡。在1986年和1996年,中央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分别作出过两次重要决议,即1986年9月2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1996年10月10日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可以说,就同一个主题10年之内作出两次决议的情况是在建国以来的党史中少有的。但是,现状仍旧不能乐观,问题还是实在不少。正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指出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些问题如果久久不能解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局。
早在1978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得出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为了发扬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决议,再次重申了这个结论。从此开始,直至发展到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可以这样说,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血的教训得出的一个治国方略。在2001年中央开始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作为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方略,意义更为深远,作为每一个自觉的领导同志,对此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予以充分注意、深入研究和慎重思考。
一、努力搞好“三讲”,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
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所谓文明,是指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蒙昧、野蛮状态相对而存在的一种进步和开化状态,也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己主观世界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按照一般分类,一个是人们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进行物质生产的成果,表现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一个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们创造的社会关系和形成的制度,属于精神文明。我国所实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在中央没有提出单独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时候,一般是归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的。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要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好。邓小平同志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为防止对于广大群众,特别是对于干部的危害,多次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他早在1982年4月就告诫我们的干部说:“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形势。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耸人听闻。”同时,他还提醒全党注意,对于经济犯罪这个问题,“应该提得更高一点,看得更深一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2—403页)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强调,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亚洲的“四小龙”,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和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又要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这首先必须从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着手,也就是说“打铁先得本身硬”,“正人者,必先正己”。中央在领导干部之间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和非常及时的。
(一)讲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关于学习问题,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都有着许多的论述。列宁曾经指出过,“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的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4卷第285页)周恩来同志也说过,领导干部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讲学习,历来十分重要。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重视学习、讲究学问之道而著称。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志士仁人和著名学者,他们的建树都是同勤于学习,具有丰富的知识分不开的。……面对改革开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革命,你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怎么能够当好领导,又怎么能够始终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88—189页)
人们的一切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和活动,归根结底是受世界观和人生观支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告诉我们,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是天生的,我们不相信什么抽象的所谓人性“善”或“恶”之说,因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而且形成以后也是可以改造的。一个人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定社会环境中,由于他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社会上的人们和环境对他的影响和作用不同,主要是他本人的主观自觉和努力不同,就形成了特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不这样解释问题,那就无法理解那些处在差不多相似甚至相同环境以至于同一个单位的干部,为什么有的对于腐朽思想的侵袭能够“拒腐蚀,永不沾”,为什么有的对于污七八糟的东西却趋之若骛并堕落为腐败分子呢?为什么在同一个社会的同一个历史时期,会出现人们称道的孔繁森那样的好干部,也出现人们唾弃的王宝森那样的腐败分子呢?
从目前揭露出来的犯罪干部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悔过看,可以说几乎都是放松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放松了学习造成的,决不是什么一念之差,而是长期放任自己,逐步走向反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非常正确的,是完全及时的,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和值得大书特书的成果,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思想路线。但是,有的干部却片面理解我党的思想路线,忽视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和强调的改造思想,忽视了对于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当然,建国初期的思想改造运动,伤害了一些知识分子,但是,我们并没有否定思想改造本身。思想的变化和改造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必然发生的过程,不过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而已。因为客观世界在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不发生变化的事物。问题是人们是自觉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去变化,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是消极被动,随波逐流,不去自觉、主动和积极地适应和改造环境,放松自己,去做命运的奴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