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对网友对我的评论的简短回应

  【既醉】 2001-10-19 0:35:43
  惭愧,我也无法参透啊。
  永苗兄以前在法律思想论坛上也曾谈过禅,不知还记得否?
  永苗兄一问,既醉反思良多,不问情境,多有指责,必有失德。再细考较,缘何图虚名,其中恐亦有甘苦,回想一下徐国栋的阿东与阿西,别有一番滋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新人不跟在老人后面,是出不来的。可怜辜负多少仁人志士,此可谓悲欣交集也。
  【劳动者】 2001-10-19 0:41:36
  我觉得老贺是个“做事”强于“立说”的人。个人的选择还应该以个人的偏好,看书是可以一种思考的深入,而讲课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呢?至于强求走哪种模式,的确是没有必要的。常规的课,我想还是减少为好,毕竟学识在某些方面已经相当的丰厚,如果不进行一些总结或个别有兴致问题的进一步的深化,也是一种浪费。然而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来保障的,个人方面应该想办法创造这种条件。此外,注意身体和精力方面的调养,自然可以业与学共进……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
  【既醉】 2001-10-19 1:12:18
  曹兄,无论以佛或会通三家来解,学者的菩萨行当为“身后名”。名一离身,身不具名,实为名不副实,未得名之养。所以“身后名”者非名利之名也。
  以独立之思想存世间,启人以光明,可谓情有智,是菩萨之慈悲心。若即发愿,当求“身后名“,一生修持,当得菩萨道。
  佛陀说金刚经,是名大智慧,不是轻取一二或狂慧知解而能得的。试问自释迦牟尼以来,娑婆世界有几人成佛?当今之世又有几人修得阿罗汉果?唯发愿已多艰。像法时代,因人而异,当大力弘扬学者之“身后名”,此亦为传统之学术精神也。
  另《心经》非《金刚经》也。
  请关注贺先生的知识进路。
  【沈浪】 2001-10-19 14:56:50
  引用:
  ----------------------------------------------------
  在这些随笔、杂文以及报章访谈里,自认为还是有一种追求的。一方面,要对包括法治在内的社会事务进行直率的评论,尽到作为学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追求对相关问题作出具有学术水准的解读。尤其是当一些特别容易走向情绪化的问题上,自己力求以法律人的理性精神作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使法治和民主的一些基本道理得以传播。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在学术研究以及非学术文字中的种种论述,大致上说,主要在下列问题上做了一些有新意的阐述:
  (1) 在法治的理论上,通过“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中介,力图沟通法治和人治这两种传统观点认为不可调和的治理模式;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