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对网友对我的评论的简短回应

  【既醉】 2001-10-18 23:29:54
  贺先生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那就是“身后名”。现在文章少、无专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试看今日“著作等身”之学者,又有多少文字能流传后世,还不是速朽者众。
  我觉得对一个真正的学者(真正的学者应该有现实的使命感)而言,“身后名”远比身前的名利重要得多,如果要问什么是你的贡献,唯有历史才有资格作答。
  【陈永苗】 2001-10-18 23:44:34
  醉兄,你上面的贴子是‘悲欣交集”的吗?
 
  一计名利,便落下乘!
  【曹呈宏】 2001-10-19 0:18:38
  身前名不当计,身后名更不当计。“我思故我在”,足矣!释迦牟尼现世期间,渡人无数,说法无数。如来自己一生没有留下任何专著、任何文章,事实上,连一个字也没有。这些说法之所以得以留传下来,都是他的一个弟子叫“阿难”的作了“课堂笔记”的缘故,所以佛经每一篇开头都是“如是我闻……”。孔子也是差不多,《论语》不是他写的,也是他的弟子的“课堂笔记”和回忆录;《诗经》也不是他写的,但他可能做过些整理工作,所以他说自己是“述而不作”。能够算得上是孔子作品的,大概只有《春秋》了吧。这是一本历史书,写出来后被孔子的弟子大吹法螺,说什么“一字之褒,一字之贬,而乱臣贼子惧。”不过我看来看去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乱臣贼子”,但却没有一个人“惧”过哪怕一分钟。因此在我的眼里,孔子的这一作品实在没有那么大的功用,倒是《论语》那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宋人倒确实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实录,了不起!
  因此,在我看来,著作不在多,而在精!甚至不在精,而在无!当然,要达到“无”的境界,难之又难矣。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金刚经》)中记载,那天释迦牟尼去街上讨了饭,吃好后洗了脚,应邀开始上课,上着上着,他突然问弟子须菩提(在如来的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须菩提啊,你认为我这么多年有说过什么法吗?”这个须菩提答得更绝:“没有啊,老师,您实在没有说过一个字啊。”如来对此大加认同。大家看这是不是莫名其妙?其实也对,如来讲的归他讲的,不是我们所思的,不是我们所得的,而我们所思的、所得的,那不都是我们自己的吗?又何尝是他讲的呢?可见把学问做到“无”的境界之难。佛道“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真是难以表达啊。
  说了这些话,也许有点不着边际,但是既然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次高境界是“述而不作”,那么贺教授又何必为“作”少而顾虑?旁人又何必苛求其“著作等身”呢?有思想才是重要的!而悟透所有的思想其实从“无”而来,复将归于“无”,则是圣人的境界啊!所谓“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其实,许多所谓的“著作等身”的人,往往是东拼西凑,实是“他人著作等吾身”也。因此,让我唱一句非常俗的歌为贺教授送行:贺教授大胆地向前走啊,向前走,莫回呀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