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高呼声讨中的低吟反唱
司马当
【关键词】阜阳劣质奶粉
【全文】
可以这样说,截止到目前,国内所有新闻媒体几乎都参与过“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对阜阳劣质奶粉一片声讨的最高潮时期——2004年4、5月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在阜阳的记者就达四十多人。阜阳这个本来就缺少辉煌的城市,继大贪官王怀忠案件之后,又一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责骂的对象。特别是在2004年6月22日,新华社安徽记者站的文章《阳奉阴违为哪般》披露了阜阳市太和县因劣质奶粉事件被撤职开除人员仍在上班的情况后,又一轮问责风暴使数以百计的官员受到了各种处分甚至丢掉了乌纱。在这个时期内,阜阳市的各级政府及司法部门的官员在凡涉及劣质奶粉事件的处理上无不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公安机关不得不把一些可抓可不抓或根本就不应该抓的劣质奶粉经销商统统抓了起来。在这个“非常”时期,谁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律师不是国家公务员,可以作无罪辩护,可律师的声音早被一片声讨的新闻舆论所淹没。
我国《
刑法》第
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生产、销售的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而仍故意予以生产销售。就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而言,有两个问题要明确,一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构成要件。对此,《
食品卫生法》第
九条列举了12种情况,均未提及营养标准,而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刑事司法疑难问题解答》中将食品卫生标准分为三类:(1)理化指标,如有害污染物、重金属、农药、霉菌毒等;(2)感官指标,如食品的色泽、粘度、弹性、气味等;(3)细菌总数,如大肠群菌以及病原菌等。也未提及营养标准。很显然,卫生标准与营养标准并非同一概念。二是“足以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构成条件。在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造成食物中毒的情况尚未发现,所要探讨的就是“食源性疾患”的问题。食源性疾患(Fool bom diseases),又称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从这个概念上分析,“食源性疾患”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如长期单一摄食、偏食造成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及营养不良症)、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当说世界卫生组织在确定了“感染性或中毒性”两个前提下而给“食源性疾患”下的定义还是科学、准确的。但现在有人把糖尿病、高血压等一切与摄食有关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疾病)都视为食源性疾患。酒喝多了会得病,糖吃多了也会得病,盐吃多了更会得病,这也正应着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了:病从口入。如此说来,一切疾病均可视为“食源性疾患”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酒、糖、食盐的生产商、销售商统统抓起来判刑呢?显然,这种界定“食源性疾患”的方法不仅不科学,而且也毫无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
刑法意义上的“食源性疾患”呢?《刑事司法疑难问题解答》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食源性疾患”,是指通过食用致病性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的食品,或者食品中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含量而直接引起人体病变,或者诸如伤寒、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染。由此可见,《
刑法》上的“食源性疾患”也应具有中毒性和传染性的特征,并非一切与摄食有关的疾患都是
刑法意义上的“食源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