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武走了

建武走了


朱苏力


【关键词】无
【全文】
  建武走了。他把自己短暂的生命留给了北大,留给了北大法学院,留给了北大的同学和老师;然后,匆匆走了。
  我感到悲痛。我想说些什么,但我又能说出什么来?!
  建武对于事业的忠诚和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他对人的真诚和坦白也是众所周知的。同事们、同学们为建武去世所做的一切,网上的那些自发的文字,都已经说明了一切,比一切官方的赞美和哀悼都更动人,评价也更准确。也许我应当说一说他的“缺点”,为了澄清一些误解,也增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建武在的时候,他有时也感到委屈,但他很少而且也不好辩解;这就是我这样的生者的责任了。
  建武是一个极聪明的人。论他的素质和悟性,凭着他的勤奋和努力,凭着他的北大法学院本科四年成绩全班排名第一,他完全可以选择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但是他选择的,或者更准确的说,学校领导选择了他,是从事学生工作、党团工作和行政工作。要知道,这是在大学,这是在北大,这是在一个学者成堆的地方,这是在一个更看重学术和学术成就的地方;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是一个尽管离不开行政管理却又不那么尊重行政管理能力的地方。而就是在这里,就是在这一个环境中,他干着行政管理工作,一干就是12年,直到他匆匆离去。而且无论是在校党委组织部,还是在法学院,他的工作成绩都卓有成效,有口皆碑。只是在北大这样的环境中,无论行政工作做得何等优秀,就总体而言,都永远只能是配角,并且无名少利。建武是明白人,完全明白;坦白的说,他也并不甘心于此。他有雄心,如同每一个北大的毕业生一样,有为国为民的大志,并且一直如此,始于少年。但是,与绝大多数北大学生和教师可能不同的是,他又是甘心于此的,他多年来在各种行政管理岗位上的业绩就是见证。建武已去,我已无法追问且不应猜测他是怎么想的。也许这就是他目前的工作?也许他知道,只有能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愿意并能做好配角的才能做并做好主角。是的,他不如我们这些教授知名,但在我看来他是比许多北大师生包括我自己要高明和高尚。
  建武做了大量的学生和行政工作。这些工作在北大除了不起眼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太容易得罪人。人们常说中国的大学太官僚化了,这有一定的真实成分;但从另一方面说,虽然北大是新文化的发源地,但中国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北大同样有许多传统社会留下的习气,还有有人的地方就有的人类的共同弱点,上面说的“唯有读书高”就是其中的一点;此外还有如缺少现代社会的纪律和效率、自由散漫、不负责任、工作上拈轻怕重挑挑拣拣、相互不合作、出了问题或有事爱找关系说情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身上都有,有的还很严重,例如考试作弊。建武做基层的行政工作,为人正派,耿直,而且他要具体处理这些问题,要直接批评人,处理人。他还负责继续教育,要安排教师上课,往往要“求人”,有些教师的架子还比较大,某些方面感到不满意时,也往往会指责他。因此,他的工作不好做。还有人一有事就找上级,包括找我;还有说情的,有时甚至处理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也很难。建武总是坚持原则的,尽管他不像我那么“法条主义”。他的工作注定了他不可能让上下左右人人满意,事实上,他也确实与一些同事和学生在工作问题上有争论。但在我看来,据我了解,他从来不是为了个人,也不夹带个人的感情。他希望建立一个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体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了无数在一些人看来还不够耐心细致的其实已经非常耐心细致的工作。他作过长期的学生干部,20多岁就当了副系主任,副院长,有些人会从他处理行政工作、学生工作的干脆利落中看出他有“官气”,但其实那正是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大胆的表现,是他不“乡愿”、不“世故”和不“做官”的表现。他也算是作了“官”,但他不是要做官的人。他一直是朴实、真诚的人,是性情中人;网上许多学生的怀念文字就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