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范的时代——由朗咸平现象谈社会是非评判标准
李寿双
【关键词】郎咸平 法律人 缺场 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流失 MBO
【全文】
失范的时代
——由朗咸平现象谈社会是非评判标准
一、失范的时代
如果要评选一个季度热点财经人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朗咸平无疑会荣登榜首。朗咸平借助财务数据严厉抨击了包括TCL、海尔等国内几家著名大企业在国退民进的国企改革大潮中的种种作法,并提出应当停止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而引爆了一场围绕国企改革、民企责任等问题的空前大讨论。
朗咸平一方指摘民企大肆侵夺国有资产,认为国企改革已经成了少数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进而主张应当断然停止当前的国企改革。反对派则提出国企改革方向是多年实践的结果,同时,亦应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双方各执一词,互为攻守,一时难分是非高下。但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场讨论是混乱的,其根源在于标准的混乱。朗咸平的标准是数据,他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认定海尔等企业侵夺了虽然非国家所有,但仍属公有的财产;揭露了顾维军的空手套白狼的“骗子”手法;在言论上也是坚持数据为王,大有占有了数据即与真理同在之势。而反对派的标准则是多重的,一方面抛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法宝,排除了在国企改革方向上证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强调“贡献论”以博得社会同情。
“多标准同时出场”并不是这场争论的特有现象,实际上,现代中国社会进行的每一场大争论几乎都伴随着标准混乱。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处于一个没有共同的、最高标准的“失范”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基本上暗中承袭了封建社会以吏为师的潜规则,政府为我们钦定了区分对错的最高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在那个年代,政治正确是辩论的最后逻辑依托。虽然现在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法定的指导思想,但已经无法继续发挥那种笼罩一切的威力,意识形态开始消融,无法继续为我们提供是非判断标准,虽然作为一种形式仍然停留在一些正式文件上。在旧的标准推出后,我们发现整个中国社会几乎无法找到一个处于优越地位的是非评判标准,中国人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信仰,新的、能够为社会共同认可的标准至今尚未形成,整个社会缺乏一个评判是非的最高标准,在新旧交替的转型环境中,我们习惯于在标准混乱的情况下做各执一词的无谓争论。而朗咸平所引发的这场对抗不过是一个缩影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