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跨国并购(四)

   (4)组织管理能力。跨国企业一般都较当地竞争者具有优越的组织和管理技能。这种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有受过较好训练和教育并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则由于它们有较快并有效作出决策的良好的组织结构。在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扩大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这些管理上的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对外直接投资以扩大经营规模,也是充分利用管理资源的内在要求。
   可以看出,垄断优势论者几乎一致认为,技术因素在引起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因素只是补充或加强这一基本因素。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有偿的转让技术或出口来获取那些潜在的利益。此外,该理论也无法解释自60年代以来日益增多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因为很显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并不具有技术上胜过发达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垄断优势论的这些缺陷促使一些经济学家从另外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二、国际产品周期理论与区位因素理论
   1966年弗农所创立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是一种以新技术为特征的国际贸易理论,而且它在解释拥有特殊优势的企业为什么要直接投资把生产转移到国外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它又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为一种投资理论,它则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基础不仅取决与企业拥有的特殊优势,而且取决于企业在特定东道国所能获得的区位优势。只有这两方面优势的结合,才能使直接投资最终发生,并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弗农依据每个制成品建立的产品周期三阶段模型(见图3-2),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影响国际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区位因素。
  
  
  
  
  
  
  
  
  
  
  
   在弗农的模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对要素条件和成本的考虑是不同的。在创新产品阶段,具有影响的高知识的开发研制技能和高收入的市场条件。弗农认为美国最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在创新产品阶段,每个企业不仅供应国内需求,也享有出口垄断地位;在成熟产品阶段,节省运输成本和关税支出对厂商日渐重要,美国企业将向拥有产品市场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就近供应市场;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便宜的劳动成本和某些资源条件日益成为决定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跨国性生产将可能进一步向欠发达国家转移,制成品厂商极力期望获得这些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区位优势因素,是企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投资从事制造经营活动的重要原因。
   美国学者约翰逊等人则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导致跨国直接投资的各种区位因素,认为它们构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劳动成本。劳动力的国际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大多数实行移民管制,形成实际工资成本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产品技术已经标准化时,企业就倾向于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较低的国家。例如那些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把某些装配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属于这类对外直接投资。把低技术产品的生产设置在这类低工资地区,也属同类情况。跨国企业实行世界范围的制造和装配政策,其目标就是要使总生产成本最低。
   2、市场需求。某些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且增长迅速,这也会吸引一些企业在当地投资办厂,以形成和利用其生产与购销的规模经济。此外,在当地生产也有利于投资者改善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比如及时获得信息,降低运输成本等等。因此,有利的东道国市场条件也是吸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