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人格权的性质及其在民法典中的地位

     公法
     宪法
     私法
  根据这一模式,私法是宪法的下位法,是对宪法的具体化。因此,宪法权利可以经民法具体化而成为民法上的权利。当然,民法上的权利却并非都是宪法上的权利。人格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中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宪法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人格权进行宣示,一般只作原则性的规定,对人格权细化和保护的任务,应由它的下位法——民法来承担,因此,人格权是宪法权利,也是民法权利。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私法一直居于事实上宪法的地位。只是近代以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宪法已经成为确认基本个人权利(包括财产权利、经济活动保护权等)的手段。于是,民法典的宪法作用也就因之而被剥夺。这种作用已由私法的基础转为公法的核心。[17]民法乃万法之母,许多宪法权利都是由民法上升而来的,这些权利虽摇身一变成为九五之尊,但仍摆脱不了民法的保护,抹不去民法权利的性质,它们既是宪法权利,也民法权利。
  人格权是一种开放性的权利,与生俱来,它的范围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类精神意识的提高而不断扩大,但法律却是相对稳定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一直是许多法学家不断探索的课题。在缺乏民法具体规范的时候,如何处理具体案件,是否可以直接适用宪法呢?这就涉及到宪法的效力领域问题。宪法之为根本法,乃是因为它体现一种能够作为最高权威来源的根本法则。根本法则具有最高权威,乃是因为它体现基本价值。这种基本价值的核心,不仅是人本的,即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而且是自由的,即维护人的尊严和福祉。这一基本价值即普通道德。[18]这种基本价值即普通道德不仅约束着国家机关,同样也约束着私人行为。许多国家现在都承认宪法在私法领域具有约束力,但,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美国的国家行为模式和德国的第三人效力模式,值得我们借鉴。[19]纵观西方主要国家有关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的规定,虽然由于各国在历史传统,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各具特色,但是对于宪法介入私人关系的终极目的则可谓殊途同归,即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不被侵害的前提下,保有私人关系的独立性。由此,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的间接效力即宪法基本权利在私人关系中不具有直接约束力,似乎是各国所采纳的主流。[20]在这里我们要将宪法对第三人效力问题和违宪区别开来。第三人效力解决的是宪法的基本价值如何约束私人间行为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合宪性解释问题;而违宪则是直接违反宪法中的宪法法律规范,即宪律,[21]违宪有其特定的主体和裁决机构,普通法院和个人在大陆法系的传统中不是裁决机构和违宪的主体。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