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企业诉讼不得不防的额外风险

  起诉阶段的风险。如诉讼主体不适合的风险;受诉法院选择不当的风险;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的风险;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风险等。
  案件审理阶段的风险。如诉讼请求不当的风险;对方当事人反诉或第三人起诉的风险;不据实提出诉讼请求的风险;不能充分提供证据的风险;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提供证据超过举证时限的风险;当事人对代理人授权不明、监督不力的风险;诉讼代理人能力不足、工作不力的风险;对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风险;诉讼代表人或代理人不按时出庭的风险;当事人申请评估、鉴定的风险;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风险;申请财产、证举保全的风险等。
  二审阶段的风险。不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的风险;不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上诉材料的风险;不按时缴纳上诉费用的风险等。
  执行阶段的风险。超期申请执行的风险;被执行人无财产供执行或财产不足以执行判决或调解书确定的数额的风险;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异议的风险;被执行人申请再审引起执行中止或终结的风险;败诉方还应面临财产被查封、冻结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
  第三,针对诉讼中的风险积极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地预测和评估诉讼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企业应该同诉讼代理人积极依法采取防范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的措施,而不应该消极应对,坐失良机。
  第四,积极评估和防范诉讼后的风险。在生效判决执行完毕之后,也存在因诉讼而带来的风险,如被执行人申请再审或司法机关决定再审的风险、因执行错误而执行回转的风险等,对这些跟诉讼密切相关的风险,企业家们也不应忽视。
  第五,败诉后谨慎选择申诉。在各类诉讼中,企业及其诉讼代理人虽然竭尽全力,有时也难免在终审中败诉。尽管各类诉讼法都规定了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再审立案的标准较高、立案率低、再审周期长、诉讼成本更高,企业在作出申诉决策时还是应该谨慎从事。在作出决策前应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就申诉的可行性进行周密论证(主要就证据和事实认定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并就申诉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
  第六,合理预测和评估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或企业家所带来的机遇或风险,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诉讼行为本身对企业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该企业的客户、消费者、股民等仔细审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对他们而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点小的偏差是难免的,关键是企业是否勇于承担责任,并以此为标准来决定该企业和品牌是否值得信赖。面临诉讼,企业应对失当,可以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上市公司一旦涉诉更会严重影响其股价);应对得当,则会博得更多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