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动物的法律地位到底是什么?立法显然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动物,按照中国和世界多数国家的法律,显然是财产,而按照
民法通则的规定,财产的权利人有占有、使用、处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这里的处分当然包括遗弃。我想,立法者不至于认为动物非个人私有财产?那动物在法律上的定位是什么呢?当然,按照现代法治精神,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不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我们确实难以发现,除了对人道德情感上的刺激外,遗弃动物对别人能造成何种权利的伤害。而道德情感的问题,远不是法律能够解决的。而所谓不能伤害,更是缺乏生产常识的立法谬论。例如,养鹿者为取鹿茸,必须对鹿进行伤害,难道北京市要禁止发展这样的畜牧业吗?还有,为羊和兔子剪毛,算不算伤害呢?牧民为自己的牛马打上烙印,算不算伤害呢?而如果伤害了,法律又有什么惩罚措施?作为下位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规定与
民法通则关于财产权的规定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一旦发生真实诉讼,这样的立法立即归于无效。
四, 所谓禁止动物间和人与动物间的搏斗。且不讨论其中的文化问题,我只想试问一句,北京市为什么不立法禁止拳击和散打甚至武术运动呢?那可是人与人间的搏斗啊,岂不是更残酷,更落后,更野蛮?作为一种文化,动物与动物间的搏斗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遗产。例如中国的斗蛐蛐,泰国的斗鸡。人与动物间的搏斗也不鲜见。例如西班牙斗牛和奔牛节。文化的目的是让人获得愉悦的情感,请问,简单否定这一切,将立法者的意志强加到公民头上,有道理吗?立法者也许心慈面善,不愿意看到任何有鲜血的东西,可有人爱看,在一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在进行较为合理的保护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否定他们的需求呢?
立法者远离生活实践,把自己对待宠物狗的伪善方式塞到法律里面,是这样的立法的思想根源。而且,我压根也不相信,这样的法律能够禁止斗蛐蛐和割鹿茸。关于动物,我们能做的,必须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用尽量满足人的道德需求的方式来对待它。这既不是人道主义,也不是狗道主义,而是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世界观,背离了这点,无论是谁,都只能遭到可耻的失败。因为,毕竟,绝大多数动物不是数千乃至数万元一只的宠物狗。作为立法者,不能把道德领域的事情纳入到立法中来,因为,毕竟道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道德本身也是多元的。善待动物,亲和自然作为一种道德运动可,作为法律运动,则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