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反倾销制度的代价和效应分析

  3、对国内民众和产业作出交待的“爱国”效应
  近年来,每每区域经济组织、世界性机构开会时,会场外的反全球化示威者已不鲜见,WTO墨西哥坎昆会议场更有韩国农民自杀。显然,各国政府选择自由化贸易之路,就意味着国内群体的有得与有失。各国政府可以宣扬从自由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但是更需要向在此过程中受损的国内群体作出交待,否则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反对浪潮。而向为开放本国市场付出代价的国内群体做出交待的方法之一,就是诉诸反倾销。
  由此不难理解,美国商务部负责反倾销调查的进口管理局门户网站的座右铭是“抵制不公平贸易,捍卫美国产业和就业” (Safeguarding American Industries and Jobs against Unfair Trade)。而美国国会针对WTO反倾销规则谈判,在2002年8月份的“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法案里更是直白的说,“为了确保美国的工人、农民和企业能够在公平基础上参与竞争并从互惠的贸易减让中受益,必须保留美国强有力执行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内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的能力,避免削弱针对倾销和补贴等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内和国际规则的效力。”
  反倾销制度这种安抚平衡那部分因参与自由贸易而受损的国内群体的功能,在某些国家更是被发挥到极至。特别是在美国,众多的议员抓住反倾销这面爱国旗帜,以获取选民的民心。在新近美国对我发起的木制家具反倾销调查中,便有多位议员在背后的参与。北卡莱纳州的参议员伊丽莎白曾联合其他8位参议员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致信,其中的牵头人伊丽莎白更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及时发布对案件的进程和评论。
  像这种议员干预反倾销调查的例子在美国司空见惯,虽然这常使得反倾销制度更容易背离其目标,沦为政治家的工具,但也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反倾销调查对某些国内特定群体的吸引力。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反倾销制度确实给政府提供了一个能向国内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群体给予交待的方式。
  4、对贸易伙伴施压的“筹码”效应
  当贸易摩擦增多,各国频繁诉诸贸易救济措施时,反倾销制度的“以战止战”功能得以突显。正如所谓的“冷战均衡”原理,在冷战时代,如果一方具有压倒优势,弱势一方无力报复,此时优势一方很可能贸然行动,而带来冲突;相反,若双方力量对等,彼此都担心对方的报复行动,而不敢贸然行事,反而将维持一种相互威胁下的和平。
  上述“冷战均衡”机制同样存在于各国反倾销制度的运用中,即当其他国家有能力同样通过反倾销等手段进行报复时,欲首先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感受到这样的威胁,并会发现启动调查可能对他们并没有益处,从而慎用反倾销制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