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何时休?
刘大生
【关键词】奴隶制;尾巴
【全文】
qbsz@sohu.com
一、徭役还存在
徭役是什么?综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的解释,徭役就是古代政府强迫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制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制度呢?这些工具书都没有解释,笔者以为,徭役制度实际上就是奴隶制度的尾巴。
那么,当代中国社会中有无徭役制度呢?似乎没有,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找不到“徭役”这一词汇。但是,对于当代中国的农民来说,徭役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50多年来,尽管说法不同,中国农民年年为政府承担无偿劳动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目前仍然没有休止的征兆。
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笔者在乡下读小学和初中,记得生产队的社员们一到冬天就要远征,他们自带劳动工具和粮食、柴草,到离家十几里、几十里甚至百里以外的地方去安营扎寨,从事修理河道或者修筑道路等等劳动,工钱当然没有,上面能补贴他们几张油票、烟票就算极大的恩惠了。当然,他们每天能够挣得一些工分,但是这种工分不能向政府兑现货币,只能回到本生产队兑现口粮,而生产队的粮食自然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这种工分对于远征的农民来说,价值实际上是零。当时,笔者不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今天看来,那不是徭役又是什么呢?
在1976年2月的寒假期间,笔者作为一个积极争取政治进步的高中生,参与了生产队的集体远征,远征队伍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任务是围湖造田,口号是“战天斗地”,“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用实际行动悼念周总理”,等等。由于我的年龄尚小,没有参与实质性的劳务,仅仅做一些后勤工作。一天下午,当我送饭到工地的时候,看到本生产队的男社员们上身穿棉袄,下半身只穿一条短裤,全部赤脚光腿,在湖底清理冰冻和淤泥,其中一人清出一只螃蟹,高兴地抓在手里高呼:“敢下五洋捉鳖!”①当时,真的觉得贫下中农的政治觉悟极高,非常受感动。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当时不过是苦中求乐而已。那一年,我们在工地上过的春节,公社给每人发了一包烟和一瓶酒,烟的牌子好像是“大运河”,酒好像是名酒——洋河大曲,不过瓶子很小,每瓶只有二点五两。一包烟、一瓶酒就是一个冬天的报酬。当然,还有工分,但是,那仅仅是只能在自家粮库里领取本来就应当属于自己的口粮的凭证而已。
淮河入江水道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国家重点工程,是毛泽东的政绩之一。然而,那里面也凝聚了附近农民的大量的无偿劳动。当时有民谣说:“尖头逛大街,滑头卖挂面,老屄呆子挑入江线。”所谓“挑入江线”就是修建淮河入江水道。这一民谣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徭役的厌倦情绪。如果“挑入江线”是有报酬的,这一民谣可能就要反过来说了:“呆子逛大街,傻子卖挂面,尖头滑头挑入江线。”君不见,当今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开工,有多少人想挤进去?有多少人想挤进去而挤不进去?利润和报酬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