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盲与小康生活
廖盛芳
【关键词】法盲 小康生活
【全文】
小康生活是当今中国人追捧的生活,可见是一种好的生活。“法盲”在当今中国人的眼里则是个颇含贬义的词语,是用来贬损那些不懂法的人的。把法盲与小康联系起来,很容易触动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因为在一些人眼里,法盲与小康是没有缘分的。一些媒体长年累月地给我们讲述一些法盲的悲剧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似乎在给我们敲警钟:不懂法者容易违法犯罪,他们的权利容易受到侵害,法盲的结局总是悲惨的。既然如此,小康生活对于法盲来说,当然也就成了非分之想了。
毫无疑问,媒体这样做的用意是好的。大家积极学法,让全社会普遍掌握法律知识,这始终是我国法制宣传媒体的一个美好愿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媒体的良苦用心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收成,许多人对此并不买账,全社会普遍学法的热潮并未出现。
中国目前还存在着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这些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他们每天都得想着身上衣裳口中食的问题,并为此而辛勤奔忙。背负着这样的生活重担,他们哪还有心思去见识法律的面目呢?无论是“法律大餐”还是“法律小灶”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饥饿问题,甚至还得让他们拿出本可以用来换取食物的血汗钱。免费的“送法下乡”、“送法到户”等有时被视为一种“送温暖”活动,但对面临寒冷威胁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活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温暖的感觉。
好在贫困人口在整个中国十几亿人口中并未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吃穿是不成问题的。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的压力就小了许多,照理说,他们是可以找点时间、找点空闲,找点法律书刊看看的,可真正这样做的人实际却很少,多数人把空闲时间花在了聊闲天、看电视、听音乐、读小说等等上面。这样的情形也许会让一些人感到失望,但却更贴近生活的本质。生活应该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现实社会充满着竞争,谁都不能指望在工作时间里逍遥自在。人们在紧张的劳作之余,需要消遣,需要放松,聊闲天、看电视、听音乐、读小说等等显然是不错的消遣方式,比起学法律来,它们更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使人们的内心得到松弛。我们不排除有些人能从研习法律中得到乐趣,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法却是很枯燥的。法律表达的是抽象的规则,法律文本并非情调文章,有多少人会拿它来消遣呢?
法律来源于生活,其实不经过刻意的学习也可以明白许多法律的道理,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每个心智健全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足以让人们秤出生活中一般的是非曲直。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法律才因此变得日益繁杂,当今社会有许多法律的规定仅靠人们心中那杆很原始的秤是秤不出来的,非经学习不可。这种情况下,法盲就产生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国家的法律则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读所有的法律,即便是法律专家,也总有一些法律的规定是他所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法盲,但大多数人并未因此而违法犯罪或者权利受到侵犯从而陷入悲惨处境,有许多人还吃香的、喝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