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条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
刑法》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参照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数额,确定具体数额标准,[重庆:2000元为“数额较大”]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5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份以上的,依照
刑法本条的规定处罚。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或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50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0份以上的,可为数额巨大。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发票后,又实施虚开、出售等犯罪的,按照其中的重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0月17日)
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
刑法第
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参见225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0年5月24日起施行)。
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照
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本解释所称“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灾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9次会议 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