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及其发展趋势

例如Saucy Susan Products Inc. V. Auied Old English Inc.案,U. S. Diversified Industries Inc. V. Barrier Coatings Corp.案,参见大卫·普朗特:《美国知识产权争议仲裁问题研究》,载《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年第5期,第29页。
例如Kamakazi Music corp. v. Robbins Music Corp. 案,参见]大卫·普朗特:《美国知识产权争议仲裁问题研究》,载《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年第5期,第32页。
391 F 2d 826 (2nd. cir . 1968).
473 U. S. 614(1985).
德国《反托拉斯法》第91条和第98条第2款。
See Antoine Kirry, Arbitrability : Current Trends in Europe, 12 ARB. INT’L. 386, .377 (1996).
See John J. kerr, Jr., Arbitrability of Securities Law Claims in Common law Nations, 12 ARB. INT’L. 174—178 (1996).
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459页。
德国《证券交易法》第28条。
346 U.S. 427 (1953).
417 U.S.506 (1974).
490 U.S.477(1989).
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455—456页。
80 B. R. 606(Bankr. D. Mass. 1987).
22 F 3d 403(2nd cir. 1994).
杨崇森:《商务仲裁之理论与实际》,台湾,1984年第1版,第109页。
转引自陈治东:《国际商事仲裁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305页。
刘仁山主编:《国际民商事程序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79页。
参见陈焕文:《国际商务仲裁制度之最新发展趋势》,载(台湾)《商务仲裁》1993年第32期。
参见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第262页。
例如,1987年《民法通则》第150条,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2款。
参见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第75页。
See Westlak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51(1925). 
  《示范法》第34条第2款第2(2)项。
See Robert Merkin, Arbitration Law, Chapter 17, Lloyd’s of London Press Ltd. (1991).
Cf .P. Sanders,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2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323 (1960);Thieff, The finality of Award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36 (1985). 国内学者也有将可仲裁性问题纳入公共秩序范畴的观点。例如,韩健博士在其《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就将争议事项可仲裁性放在公共政策问题中论述(参见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368—369页);宋航博士也认为,“内国法律对于某些事项不能提交仲裁的规则,常常构成一国的公共政策或强行规则的重要内容。”(参见宋航:《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76页)
See A. Redfern & M. Hunter,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137 (2nded. 1991). 
  《示范法》第34条第2款第2项。
Cf. Javier Garcia De Enterria,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21 Law &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412 ( 1990).
转引自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445页。
夏尔·布洛歇认为,关于权利的个人占有的强行法为“国内公共秩序”(Lois d’ordre public interne),关于公共的政治、经济及道德的强行法为“国际公共秩序”(Lois d’ordre public international)。参见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第277页。
See C. M. Schmitthoff, SelectEssay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593(1988); A. N. Zhisov, Mandatory and Public Policy Rule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XLII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97(1995).
参见陈治东、沈伟:《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化趋势》,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第119页。
对于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和公共秩序问题是否可归入实体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有的学者认为,可仲裁性和公共秩序涉及或可能涉及实体内容,公共秩序既包括程序方面的内容,也牵涉实体范畴的内容(参见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44页)。有的学者认为,可仲裁性和公共秩序既不属于实体问题,也不属于程序性事项,它们只是从裁决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或争议是否可适于仲裁的角度出发的(参见郭寿康、赵秀文主编:《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55-356页)。笔者认为,可仲裁性和公共秩序不属于实体问题,因为它们并非针对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认定事实)以及准据法的适用(适用法律)是否适当,但也不属于程序问题,它们是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不得以协议排除。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