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选择与理解——The Matrix的一个现代性解读
刘思达
【全文】
当机器与人的冲突在公元20世纪的后期不知不觉间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主题,并且延续到了公元21世纪的时候,这一纪年意义上的世纪划分本身已经开始令人怀疑。在一个所谓“新世纪”的最初几年,笼罩着电影艺术的却依然是属于所谓“世纪末”的那无可救药的绝望。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令人眩目的发展,使我们别无选择地越来越面临一个悖谬,一个关于控制的悖谬。
Matrix中人与机器的冲突,便是这一悖谬的生动体现。对Matrix的一种解读或许恰恰可以从这个悖谬入手,透视被社会理性化所塑造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在Matrix的第一部里,世界被描绘成一套精密的规则系统。在这一系统里,一切事物和行为都是理性的,都可以被量化为一套程序,无论是鲜美的牛排还是穿红衣的女郎。系统中的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控制,即使他们浑然不觉。现代社会理性化的后果在这里被推向极致,即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结尾所勾勒的“铁笼”危机:人类创造的一个理性系统摆脱了它的文化与意识根源,反过来开始控制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清教徒选择了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我们却在这种生活方式所创造的铁笼里出生、成长、被塑造。而Matrix将这一现代性(modernity)问题刻画为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则可以清楚地看到福柯思想的痕迹。理性化尤其是对技术的依赖使人们生活在一种隐形(invisible)的权力关系之中,而这种权力的突出表现就是控制。这种控制不是压迫(coercion),不是斗争(struggle),而是消极(negative)的和弥漫性(pervasive)的。现代人的生活因为这种控制成为涂尔干意义上的失范(anomie)状态,如Neo在片中所言,他们感到这个世界出了一些问题(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world),却又不知问题出在何处。
逃脱这种控制的方法在Matrix里很简单,就是使你的思想自由(free your mind),从而打破这一规则系统。而神谕(the Oracle)这一角色的出现,以及福柯式的对意味着非理性(irrational)或者说反理性(anti-rational)的东方文化的推崇,则暗示着对抗规则系统的出路:信仰与理性、爱与规则在这里被明确地界分,一种类似于韦伯“克里斯玛”(charisma)概念的非理性元素成为了对抗理性化危机的方式。换句话说,一旦人们重新找到了信仰与爱,一切规则与界限(boundary)就会自然而然地丧失其意义,于是任何事情都成为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