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值得警惕的法官职业收入商业化。我再选取一个例子来分析,
《意见》第
10条是加强法官的职业保障,其中第3款规定,保障法官的职业收入,逐步提高法官待遇,增强法官职业的吸引力,维护法官职业应有的尊荣。本来保障法官的职业收入,完全是通过财政预算执行的。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最高法院各个厅室都在办什么审判参考之类的系列出版物,这些刊物据说可以给各个厅室带来不错的收入,成为提高最高法院法官职业待遇的一个很不错的手段。我手头上有一本最高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主办的《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2年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这本书11.75个印张,价格竟为33元。[x],各个厅室都在编这样的审判参考,[xi] 甚至关于法官职业化的连续出版物都出来了:《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3年第1辑(政治部主办)。我当然不反对这些审判参考的出版,我所怀疑的是它们高价格背后的利润分红流向。除去它的成本,那么它的净利润就是…如果它的发行渠道畅通,全国有2000多个县市,每个法院又有各个法庭…
㈢法官职业化不应成为一种标新立异的口号。这些年来,法院一直都在为树立新形象而努力,法官职业化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我很怀疑,这样做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法官职业化,在制度上有多少创新。实际上,各个行业包括国家机关都有职业化的要求,切不可以为只有法官才强调职业化的要求,或者说那么的强调职业化的要求。相反,法官职业化应当要体现出与行政/公务员职业化、立法/议员职业化的不同之处。而正在推行的
《意见》中的法官职业化具体措施:法官定额制度也好,法官逐级选任制度也好,交流轮换制度也好,法官培训制度也好,都带有太浓重的官僚色彩,让我看不出法官职业化与公务员职业化(虽然我们不这么提)的区别。
四、一年半太短,张军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张军从2001年12月29日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到2003年6月28日被免职,在这个位子上呆了547天。在这547天内,他参加过最高法院举行的“法官林”开园仪式(2002年4月25日)、最高法院党组扩大会议(2002年6月2日)、全国法官队伍建设会议(2002年7月5日)、国家法官学院培训班开学典礼(2002年9月3日)、观看最高法院离退休干部美术展(2002年9月4日)、人民法官职业道德演讲比赛汇报会(2002年9月13日)、会见泰国宪法法院院长(2002年9月17日)、参加人民法院报创刊十周年座谈会(2002年9月26日)、参加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办的
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2002年9月28日)、人民调解工作表彰会(2002年9月28日)、全国部分法院调研工作交流会(2002年10月17日)…[xii]这么多的行政事务,让我也从这个角度看到法官职业化的现状,看到它与原有官僚机制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也不想再列举他的活动了,他在任时太忙,在任时间又太短。作为二级大法官,他本来可以多主持审判几个有法律影响的判决,本来可以多谈谈司法解释的意义[xiii]…但是,张军调走了,这是法官职业化的问题,是政治、人事、司法制度之间相互纠缠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