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分式的立法方式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之规定除了集中体现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以外,另外在第一章总纲的若干条款中也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问题。
宪法又依据不同目的和各种具体基本权利的不同性质,做了区分式的限制规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1.专门性法律限制。这里的法律有特定的指涉,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所通过的规范性文件。采行法律专门限制的方式,有多个条款。比如
宪法第
13条第2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第
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2.附条件的法律限制。此种限制方式在肯定国家公权力机关有权依照法律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为了不妨碍公民基本权利的享有和行使,避免公民基本权利的空洞化,因此,对该权利限制的可能性和条件做了更加明晰化的预设。比如,
宪法第
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宪法第
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到底那些权利宜采取此种限制方式,以及如何合理地预设限制条件,限制的范围与程度是什么?这些都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3.一般性法律限制。按照现行
宪法第
33条3 款之规定:任何公民享有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我国任何公民都可在坚持该项原则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自由空间,健全自己的人格质素,以期形成一个良好的宪政秩序。本条相对于
宪法第
51条而言,它要附属于后者所表达之限制目的,同时从实践操作层面来说,当不同
宪法条款所确认之公民基本权利因价值位阶不清晰而发生冲突时,其取舍就必须以
宪法第
51条所表达之价值理念为据。有鉴于此,
宪法第
33条3款之规定,仅构成
宪法51条之补充,它只是区分式立法方式的一种,似不宜被单独看作一个概括式的限制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