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流行话语的另一种解说

        二
  《法治:理念与制度》一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诸君“依法治国”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一部分,从其申报时间和课题名称而言,确实有一种流行话语甚至是赶时髦的味道,然而正像笔者所言,关键不是流行与否,而是著者能否在此流行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开拓出一番新天地,进行一次流行之外的解说。
  最先映入笔者眼帘的是该书的那篇总序,此序以骈文形式勾勒出一部简明的中国法律发展史,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旨趣和学术姿态;此序更为重要的功能是为全书奠定了一个基调:尽量和流行保持距离。在当下的中国学界,用外语的汉字化而非真正的“汉语”写作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所谓法治流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是一种西方普适主义的话语,一种言必称希腊、罗马,而和汉语文明无甚关联的外来话语系统以及外语汉字化的表述。法治流行话语之所以会变得“熟悉的很陌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本民族文化延续性的缺失。当然笔者并不认为该书达到了完全消解西方普适主义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努力还仅仅是一种萌芽;而且消解西方普适主义并不等于复古主义,更不等于盲目排外。
  该书正文共五编20章,从法治起源、法治价值、法治的制度运行和法治的未来趋势四方面对“法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细致剖析。
  法治的起源部分对法治及其法治理念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开篇即论法治基本要素,从治的三个基本要素(或载体),即主体、契约和所有权的起源来探讨法治理念的产生和法治式的选择(《法治的起源》);然后描述了中国远古文化中的“祀”与“戎”与其所产生的礼与法之间的因果观照,并从礼法互动的秩序模式背景下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礼治秩序”中的法治因素(《中国法律传统中的礼法关系》);接着视线转移至古代西方,从西方文明的背景下描述了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陆法治理念的变迁以及主要法治命题的基本内容,从而分析“法治”这一泰西古语的真实涵义(《西方古代的法治理念》);最后以综合的跨文化的研究视域,从与神治、人治和德治的对比分析中描述了法治作为治道的选择以及法治本身的类型化分析(《作为治道的法治及其历史类型》)。
  在法治的价值部分,作者诸君一改法治流行话语中法治基本价值的罗列笔法,从作为文化自觉的法律信仰谈起,探索法律信仰与民族国家的人文类型之间的牵连,从中找寻一种心灵状态的信仰与人间秩序的规则体系在民族国家背景下的互动(《民族国家与法律信仰》);同时从自由与群合、效率与公平这两对法的基本价值之间的紧张和互动的关系中来找寻作为法治正当性的真实依据(《法治的正当性》);然后从对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这两个泰西古语中即已存在并被智识群体所选择争论的法治价值的取舍中,论证了实质正义作为法治基本价值取向的理由和依据(《实质正义与法治》);最后立足于现代社会,试图找出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合理性关联,从而建构民主的法治秩序理念(《民主的法治观》。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