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首例涉外海难免责争议案代理词

  根据《海商法》第51条第1款3项之规定,承运人欲以海难为由主张免责,必须负法定举证责任。若举证不足或无法举证,便应承担败诉之结果。然而迄今被告未举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沉船是因为海难所致。至于泉州港监的“调查报告”,由于缺乏相应的事实与证据,缺乏科学性并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其所认定的海况(阵风8-9级)明显与事实不符,其认定的沉船原因根本不足采信。例如,该港监认定的事实仅依据生还船员的口供,但事故当时在驾驶台上仅三名船员(证据9),该三名船员皆已遇难身亡,其真实性难以认定。同时,按港监的认定,当时船舶的航向是40度,后转25度,风向为东北风,按常理如果是风浪推翻船舶,应向左倾斜才对,事实上船是向右倾斜30度,于35分钟后倾覆的(证据8、7)。此外,在同一海区两里后航行的“闽台1号”轮,不但未翻沉,反而充当了救助船,从侧面证实当时的风浪并不足以导致“中钢28号”轮沉没。事实上港监报告中所称:“事故发生后福建省气象台提供气象资料证明:事故海区东北风6级,阵风8-9级,巨浪-狂浪。”并非事实。福建省气象台科技咨询中心出具的证明证实事故海区为东北风6-7级,阵风8级,大浪-巨浪(证据5)。该轮大副答律师询问时说:“当时风力有6-7级,但该海区海浪比其他地方大”(证据9)。而(96)通达货运字第001号检验报告亦证实:“据港监了解,事故当时泉州海面风力5-6级,最大7级,经向当地渔民了解,事出时风力约7级”(证据10)。经调查事故当时位于同一海区的“闽台1号”轮证实:“1月30日台湾海峡和台湾北部,东北风7-8级,巨浪”(证据6),上述四方面证据相互印证,足以证实事故当时该海区的海况为东北风6-7级,阵风8级。值得一提的是,风力为8级还是9级,在本案中至关重要,并非如被告律师所称没有实质矛盾。因为该轮有关船舶证件证实:“该轮准予航行II航区及港、澳”。其干舷高度为864毫米。此种等级的船舶设计抗风能力足以抵抗9级大风。
  既然该轮正常情况下可抵抗9-10级风浪,而事故当时仅遭遇6-7级、最大8级的风浪,该轮并非被一个巨浪打翻,也非遭遇海啸,而是被风浪首先打得倾斜30度继而不能恢复正浮,于35分钟后沉没,可见导致船舶沉没的原因并非风浪而是船舶本身失去了船舶的稳性。船舶为何失去稳性被告应负法定举证责任。“中钢28号”轮失去恢复力矩不外乎有三种可能:1)甲板上部分集装箱捆扎不牢掉海;2)甲板舱盖不水密,导致大量海水涌入船舱;3)船舶积载后重心过高。从被告提供的配载图及事故后发现水上漂浮的21个集装箱来看,合乎逻辑的推论乃是被告积载不当,甲板上集装箱捆扎不牢,舱盖不水密,导致在风浪的打击下,甲板上部分集装箱首先掉入海中,使船舶失去稳性,大量海水进舱,最终导致甲板上的集装箱全部掉入海中,这明显属于船方管货不当过失所致。尤值得一提的是,若被告提供的配载图是真实的,则装在舱内及舱底的16个重箱不应当漂在海面,唯一合理的解释乃是舱内的16个重箱均被装载于甲板上,导致了船舶重心过高,恢复力距的减小。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