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只是条狗么:法律与普通人的生活——《卡拉是条狗》观后
姜朋
【全文】
闲晴偶记·读书手记之6
卡拉只是条狗么:法律与普通人的生活
——《卡拉是条狗》[1]观后
姜 朋
《卡拉是条狗》这部无比贴近生活的影片传递出大量真实的信息,它们渗入我们内心深处,震撼着,简直是在拷问着我们的心灵。法律(警察)和老二一家对卡拉,一条没有“户口”的杂种狗的争夺贯穿于影片始终。但卡拉对他们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卡拉使前者找到了普通人艰辛生活中难得的欢乐和人的尊严,甚至可以说卡拉就是他们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对后者来说,查处卡拉则是维护自身的有效性、强制性和尊严的需要。影片将二者衔接起来,阐释了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通过对卡拉的查处,法律闯入了普通人的生活,间接地威胁着他们的快乐和尊严。因此,老二一家拯救卡拉的真实含义也就不仅仅在于挽救一条狗的生命,而是包容了他们对生活全部或部分的希望。
理论上,人们总是认为,法律(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公法)一经颁布,民众就一定要知悉它,并自觉引以为行动的模范,否则,强力机构将被运用来“辅助”法律的实现,校正行为个体的失范之处。为达至这一目的,法律一定要有“牙齿”,同时,也必定是普适的。然而很多现实的情形却恰恰与此相左。对像影片中“老二”一家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法律似乎始终是遥远的、存在于他们生活以外的事物:老二在机器轰鸣的工厂与位于远方塔楼某一层中的家之间骑车往返,在黑夜与白昼间穿梭作息,在儿子的对抗、妻子的管制叨唠与卡拉的摇尾之间品味着人生的烦恼与欢愉。直到有一天,女主人溜狗时,法律(借助警察的形象)终于冒失地闯了进来,将卡拉带走“收容”,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偏离了固有的轨迹……可以说,老二一家与法律的牵连全都是因“卡拉”而起,或者说,卡拉无限拉近了他们与法律的距离。法律之于普通人生活的外在、异质属性(或特征)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中,按照预设的法律标准,没有“户口”却生活在京城的卡拉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只要被警察抓到,若主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为其补办“户口”(准养证)、“赎身”,就要被运到昌平“处理”掉——影片的这种表述,容易使人不禁想到那些因为没有暂住证而遭收容和遣返的进城农民。[2]而且在现实中,这一规则存在着被误读的可能。由于都是为养育生命而交费,因而在普通人的视野里,交费领狗“户口”可能被不很恰当地与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当事人交纳社会抚养费一事联系起来,[3]尽管二者在法律上存在着许多差别:前者针对的是狗,后者则是人;前者是取得合法资格的必经程序,后者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进一步传递了下述信息:在城市里养狗必须要有狗“户口”,否则,养狗人将要失去狗,狗则可能送命。当然在程序上,领取狗“户口”可以是在开始养狗的时候,也可以是在狗被收容之后运往昌平处理之前。在领取狗“户口”后,狗的主人还有义务在户外溜狗时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接受警察检查,一如公民有义务携带身份证,夫妻住店要带结婚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