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零和博奕”,它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到风险中立者或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没有因此减少。
金融衍生工具最大的特点是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只需要缴纳占标的金额很小比例的保证金,即可买卖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保证金金额的合约。有“四两拨千斤”的妙处。同时杠杆效应使金融风险放大了,其倍数就是保证金率倒数。投资误导、游资作怪、投机过度、投资组合设计不当、监督不力与管理不严等均会导致衍生工具交易成为最具风险的交易。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4年7月27日发表的“衍生商品风险管理指南”的分类,从微观角度看单个衍生商品用户和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可见,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已由“单尖枪”转变为“双刃剑”, 使用得当,可有效地避免风险,增加投资收益;使用不当,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当今世界上一连串的经济金融危机案例验证了这点。
《财富》杂志说:“衍生工具是挥之不去的风险。”正是由于这种极大风险性,有人说金融衍生工具是“恶魔”,畏之如虎,主张应敬而远之。各国决策者忍不住慨叹:路在何方?是敬而远之还是该勇敢地留下静观其变,伺机行事?
三、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勇敢留下来?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符号经济已逐渐取代实体经济的范畴。确实,衍生工具的放大效应使大量的纯粹的“虚拟的”金融资产无限制地增长,金融泡沫加剧。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林顿则指出,近期内世界金融体系将在这种泡沫经济的冲击下趋于崩溃。他指出,在目前每天的金融交易中,只有2%与物质经济相关。由投机推动的金融资产总量的膨胀与物质经济的相对萎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脆弱的倒金字塔经济结构,将使世界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巨大的金融灾难。
林顿的预言决非耸人听闻,事实上,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归根到底以信贷资产最终转化为真实的社会财富为基础,一旦这一“信誉”动摇,整个体系将会崩溃。
纽约金融学会亦曾经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衍生工具已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如果没有好的投资策略及具备最新资讯的金融专业常识,衍生工具便会成为使用者的致命伤。”尽管没有任何一种金融业务象衍生工具那样自出生就招致如此多的麻烦,但仍阻挡不了全球金融业对它的向往,因为衍生交易创造了空前繁荣和膨胀的金融市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体制的经营范畴和交易规则。目前对一些大型银行来说,衍生交易业务规模大有取代传统存贷业务的趋势,而成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的主导业务。对各国的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宏观调节作用,同时也能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的利润。美国所罗门兄弟董事长盖恩说:“只要正确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一点都不危险。”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加强衍生工具的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监管,明确交易主体的责任,营造一个宽松合理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