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这几乎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事实。钟嵘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⑥刘勰则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⑦现代文学史家也多称赞它是“代表汉代五言抒情诗艺术的最高峰”⑧,它的最基本的艺术特色也就是长于抒情。这与后世的先写景后抒情、说理和写景的割裂的手法有天壤之别,它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如《明月皎夜光》就是秋夜即景之作,以秋夜凄凉景象来衬托诗人忧郁深沉的惆怅心情。文章借秋景抒发了失意的人生、悲怆的心情。而《迢迢牵牛星》的抒情艺术更长于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造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文人们也喜欢选择某些生活细节来抒写内心感情,使抒情诗待叙事成份。马茂元评《西北有高楼》时说:“诗从高楼写起,劈空而来;以高飞作结,破空而出;‘劈空而来’是黑暗中生活感受,‘破空而去’是黑暗钟的生活理想,从而使理想与现实达到高度统一。”⑨《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自然浑成,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谢榛说它“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⑩它把民间的口语与铺张排比、典雅堂皇的语言重新结合起来,把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艺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这三百年间,中国诗歌是由民间文学发展到文人创作的黄金时代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些诗歌的作者们都是较高的文学教养,杰出的诗歌创作的艺术天才,是和一些“质木无文”的诗歌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们正是曹植、王粲的先驱者。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已预示着建安时代的即将到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事汉乐府的特色,二者向来是不可分割的,但《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这种分流的明朗化。这种“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抒情段诗,就直接成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侠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班固的《咏史诗》是文人创作五言的开端,而《古诗十九首》成为“五言之冠冕”,为建安文学成为五言黄金时代架起了桥梁。它总结了汉乐府的光辉成就,替建安文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成为两汉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参考文献】1.《诗品注》 钟嵘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第17页 2.《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292页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一册上编 第397页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一册上编 第395页 5.《古诗十九首说》朱筠著 6.《诗品注》 钟嵘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第17页 7.《文心雕龙注释月诗》 刘勰著 周振串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第49页 8.《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82页 9.《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67页 10.《四冥诗话》谢榛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