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复仇和正义

  
  这是Micheal在实施复仇计划前向Snake说的话。眼前仿佛又见这样的镜头:深夜,Sean闪入Snake的单人间,灯亮了,随后听到Snake的哭泣……灯一直亮着,伴随着Snack的抽泣和其他三个恐惧受伤的心。
  
  这样持久的痛苦和摧残又岂是几个孩子能够忘却的!当看到几个主人公在被从管教所释放前立下要靠自己的力量秘密复仇的誓言时,观众都会是站在同情这几个受害者的立场上的。但是看到影片的结尾,观众又不禁在心里打个冷颤——对Micheal将这样一个被公认为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秩序作为私人的复仇工具的行为。因为既然Micheal可以成功使两名杀人凶手无罪释放,其他人也应该可以做到,那么作为社会基本制度之一的法律秩序如何保证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复仇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复仇来自人之本性。一般说来,人记忆的强弱总是与其本身承受的痛苦程度成正比,痛苦越深记忆越强而且往往强到不做些什么就无法排遣郁闷再找回快乐的地步,压抑这些只会更加痛苦。虽然圣经中说上帝要我们爱我们的敌人,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几个常人能够做到?对于几个主人公在那样的境况中所承受痛苦的程度,我们不可能有多少了解和感受,因为这毕竟只是电影里的一幕幕,而我们只是旁观者。至少我们没有见到国内气势微弱的心理学对性犯罪下未成年受害者的受害程度有什么研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伤害在生活中也不会多见。于是大多数观众都只能并永远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看这个悲剧故事和几个悲剧人物,怀着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施舍的几分同情和自己没有过这样遭遇的庆幸。
  
  问题在于复仇的方式和程度。对主人公采取这样的复仇方式旁观者是否可以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从而得出其行为合理或不合理,正当或不正当的结论呢?基于前面所陈述的理由,我们至少不能草率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知道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里是否也在上演,如果说这个据原作者洛佐伦 ·卡卡特拉称为真人真事的故事在美国被出版并被搬上银幕还算是幸事的话,那么国内对于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版之史无前例的状况也许该让我们的感官提高几分警惕了。
  
  Justice is truth in action------ Benjamin Disraeli
  
  影片的结尾是这样的: Tommy和John 在黑帮中越陷越深,29岁的Tommy死于仇人的枪下,同样29岁的John则醉死家中;Micheal“败诉”之后退出法律界,独自隐居于郊外,郁郁一生;而Shakes一生纠缠于往事的回忆中无法自拔。这四个铁杆兄弟除了在官司结束后有过一次悄悄庆祝胜利的聚会外再也没有碰过面。于是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