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精神
韦伯在书中认为由于新教教义中的命定论思想使商人们能够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上帝所定,并且为了确定自己确实得到上帝的眷顾(即被选定要上天堂)而勤勉工作。我认为韦伯说出了一个真理,但是仍将试图对韦伯的结论作一个略有修正的再阐释。
在我看来,新教伦理的最重要的意义之所在——也正是新教伦理之所以为当时的富裕商人阶层所广泛接受,是因为新教的教义给商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途径——这种途径在原先的社会中是狭窄的、稀缺的,但是在新教社会里却变得宽阔,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互不冲突地实现自我实现。
在任何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或时代,人们最高的追求——最大的自我实现就是爬到社会的最高等级上。在这种等级社会中的攀升,是一种类似于锦标性质的竞赛。由于等级总是相对的、比较的,这种机制决定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到达最高层,一个有许多人可以同时到达的阶层必定不是最高层。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自我实现只可能属于极少数人。
在封建社会中,最高等级是高级贵族,商人们则总是出于社会的低层,无法在自己的领域内自我实现。他们要在获得巨额财富之后继续自我实现就不得不转而谋求贵族地位,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力图掩饰自己的商人出身,以此为贵族圈子所接纳。欧洲的商人们通过购置地产、购买爵位或者与贵族通婚来实现这种自我地位的提升。在中国,富不过三代;在欧洲也一样,“商人家族都寿命不长,不过延续二至三代而已”(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二卷),商人们 “商人在利用方便的机会摘取了果实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脱离商界,尽可能挤进贵族的行列;……他们开始追求食利者的平静生活,于是放弃商行,购置地产,以便取得贵族证书。放弃商行,购置地产,以便取得贵族证书”(出处同上)。路易十四的总理大臣柯尔贝尔则“抱怨金融界人士因追求平静生活而该当地主和贵族”(出处同上)。
和今天西方国家中许多工商业家族世代相传的情形相对照,我们便可以发现以“追求平静生活”来解释这种普遍现象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之所以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中(可以大致地认为是从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叶)会出现“商人家族寿命都不长”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之中,商人们在获得巨额财富之后,必须以放弃商人职业为前提,通过成为贵族(在欧洲是这样,在中国则要改换门庭成为书香之家通过科举做官)才能达到更高的自我实现。而在今天的西方,已经不再存在这样的地障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