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问题探讨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各国主权的攻防战不但迄未止息,却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超级大国为推进并保持全球政治、经济霸权,必然力图推翻弱国的主权屏障,从而在主权的问题上不惜采用双重标准,即视自己的主权(实为经济霸权)为神物,却视弱小民族的主权为草芥。 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甚嚣尘上的主权弱化论、过时论或消亡论无不是立足于此根源,为本国政治、经济的肆意扩张服务。其危害就如我国国际法学者一针见血的阐述:“它们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种新鲜,一种时髦;一些涉世未深、未尝过弱小民族苦难滋味的善良人们,可能或于其似是而非的说词、论据和假象,懵懵然成为时髦理论的附和者。但放眼世界,当代经济霸权的肆虐现实……不啻是当头猛喝,从反面催人猛醒……这种归宿,决不是弱小民族的福音,也不是善良人们能够预见到的理论陷阱”。
  而主权有其现象与本质的层面,晚近其制度层面的变迁只是其为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全新背景下本质上更好坚持与维护而作出的积极性调整,并不能成为西方学者的主权“弱化论”、“过时论”或“消亡论”之论据。同时,主权的本质有多种层次,传统上人们所认为的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独立意志只是其浅层本质,而最深层次也是对制度层次与国家意志层次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层次是坚持经济独立与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既是给予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机遇,也是对其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在这种局势下我们不必也不能对主权的传统制度抱残守缺,而应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灵活性和促进性,积极寻求更有效坚持主权的新方式,从而既能把主权当作进攻之矛,又可作防卫之盾,进退结合,趋利避害,发挥出制度对经济的最大能动效益。而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探求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衡量坚持主权的科学标准。对此笔者以为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对此也有着强烈现实指导意义,即只要主权的具体制度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对主权本质上的最好坚持与维护。
   
 曾令良:《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第116页。
 钱文荣:《联合国宪章和国家主权问题》,《世界政治与经济》1995年第8期,第34页。
 钱文荣:《联合国宪章和国家主权问题》,《世界政治与经济》1995年第8期,第34页。
 See L. Henkin ,International Law . Politics and values and Values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 1995 ,pp.1-2,8-10. 转引自陈安:《世纪之交围绕主权的新“攻防战” 》,载于陈安主编: 《国际经济法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81-82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