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回乡之旅--中国农村状况忧思
薄守醒
【全文】
沉重的回乡之旅――中国农村状况忧思
薄守醒(对外经贸大学法学博士)
在城市呆久了,关于农村的印象会渐渐忘却。今年春节回山东老家过年,农民生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令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犹豫到底写还是不写,写了也许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不写又觉得忘记不该忘记的东西似乎是一种罪过,最终还是提起了笔。
(一)农民的贫困化
绝大多数家庭反映今年的收入不如去年。农民的负担这几年来一直喊着要减轻,但事实上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在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确确实实是在减少。农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攀升,种地除了赚点粮食自己吃之外,基本上上亏本的。中央规定农民的负担不得超过当年纯收入的5%,于是乡镇政府在统计中就极力夸大农民的收入,连圈里的猪、牛、鸡鸭以及树木都计算进去,甚至采用了鸡生蛋、蛋生鸡的算法。一个村统计上报的人均纯收入是2400元,实际上连800元都达不到。即使按照虚报的收入,农民的反对仍然超过了5%的限额。对此,农民似乎已经习惯了。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温饱是解决了,但饭桌上经常有肉或者鱼还是做不到。孩子上学的费用,能够比较轻松的拿出的也不多。县城高级中学一般有一到两所,初中升高中按照分数收费,够分数的两千元,分数略低的则三千到五千不等,几乎不亚于大学的学费。高中就已经成为农村及城镇一般家庭子弟的一道相当不低的门槛。要圆大学梦,谈何容易。
(二)窘迫的乡镇财政
尽管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政府的财政困难却没有缓解的迹象。我们那个县,数十个乡镇,能够正常发放工资的没有几个。许多乡镇已经拖欠工资几个月。在职人员尚且发不上工资,离退休人员就更要靠后站。某镇曾有教师上访,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现在乡镇一级实行财政独立,上级不再拨款。乡镇工作人员只能靠本乡镇农民来养。农民贫困,政府自然贫困。政府要吃饭,只能向农民伸手。由于财政困难,征敛自然加重,使农民无力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一扩大再生产,打击了农民投资生产的积极性。一个数平方的小杂货铺,每天销售额不足四五十元,每月的税费却都在三四十元以上。许多干脆关门。于是经济就更不发展,税源越少,征敛越重,农民越穷,政府也越困难,如此恶性循环。
(三)紧张的农村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