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环境中的大学教育
吴志攀
【全文】
本文主要观点: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导致大学趋向知识服务机构。大学成为知识服务机构,即向受教育者的头脑提供知识服务,如同饭店向人们胃口提供饮食服务。大学还向受教育者提供道德评价的服务,使受教育者从原来道德评价甚少或者模糊,变得丰富和清晰。教育质量与效率,更多地由受教育者的选择来获得评价。教育服务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发达国家具有教育优势,吸引全球人才前往。发展中国家教育短缺,在教育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量人才将流失到发达国家中去。发展中国家为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以迎接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一、“学道爱人”与教育服务信息化
传统的中国教育,可以用“学道爱人”来概括其本质。[注1]教育机构主要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评价,同时也向受教育者传授技能。由于教育以传授道德评价为准,所以在中国古代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而由于同时还传授技能,则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在这种对立统一的教育关系中,中国的教育发展延续。数千年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教育以传道为体、授业为用的格局,虽有变化,但却不大。
新中国政府成立以后,毛主席特别倡导“教育普及”与“在实践中学习”,大学里请来了有实践经验者,推广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尽管后来在文化革命中有许多失误,但是,尊重有实践经验者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至今依然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积极提倡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高级技术,“引进”与派出成为学习的两条路径:引进外国专家与派出留学生。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引进与派出教育政策有一定关系。
世界发展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的教育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教育也随之面临重大挑战。其中变化之一,就是教育的全球化;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它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尽管各国学者对此评价不一,但正如客观经济现实不以学者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全球化引起教育全球化这一现实,同样也不以大学或教授们的意志为转移。
教育全球化至少由两个原因引起:其一,英文成为全球商务语言和网络语言。在这两个领域,英语占到98%,其余是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汉语所占比例则很小。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化,直接影响到与国际经济、国际网络有关的教育语言的英语化。其二,国际互联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使教育机构传授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发生本质变化,使教育摆脱了疆界与时间的束缚,并得以通过越来越低的成本实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机构传授知识,也可以视为是在传播知识信息。此时,道德与技能都可以转化为信息来传输。这些信息,以英文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迅速被全世界大学所接受,大幅度更新本土的旧有知识。这一趋势已经在众多的自然科学教育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专业中表现出来,并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产生根本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