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谈柏拉图的《理想国》
包燕
【全文】
我不认识柏拉图,在读他之前,我只知道有“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么一说,来形容纯粹的精神上的爱情,也可以从中感觉到某种颇理想主义的意味;而在读他之后,我还是不敢确定我认识他,这个二千多年前的伟大的哲学家,在他乌托邦式的理想国里,接着苏格拉底的口,让我体味着他的天真,时而的绝对,以及时而的困惑。还有色拉叙马霍斯、格老孔他们,虽然生活在遥远的二千多年前,但竟然也思考着我们现在也在思考的问题,或者应该说,现代人也无非逃不脱古人为我们设定的圈子啊。
按照惯例,在讨论不正义是不是比正义更有利的问题前,应该先回答什么是正义,可是苏格拉底说“因为我既然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也就无法知道正义是不是一种德性,也就无法知道正义者是痛苦还是快乐。”于是,我也只好按耐住疑惑,来看格老孔努力塑造琢磨出的那一对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的人像。老实说,当我满耳朵听到地都是“好像不正义之人的日子过得比正义的人要好得多”的议论时,同格老孔一样,这也真叫我为难。所以,对于那对堪称雕塑艺术品的人像,比起等待苏格拉底诡辩式的回答更叫人着迷。因为我知道苏老先生是总有办法来论述他的观点的,既然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各得其所,在理想国里,他是不会让苏老先生败下阵来的。可是既然,我也已经认为柏拉图是个天真的哲学家(不过让人很感动),就深知其论述太过于理想主义,那么反倒对格老孔的那对人像中所折射出来的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颇感兴趣,虽然我当然不可能比柏拉图回答得好一点。
格老孔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本事作恶。”因为“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好的折衷”。然后他又设计出一个正义者,和一个不正义者,给予他们各自随心所欲做事的权力,就发现“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下,才走道正义这条路上来的。”接着又让正义和不正义各趋极端,来判别两者之中哪一种更幸福。(其中对正义本身的考验真是触目惊心),最后正义者死到临头“才体会到一个人不应该做真正义的人,而应该做假正义的人”,而不正义者“倒真的是各求实际,不慕虚名的人”。总之,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
按照他的逻辑,我从现实生活找了一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如果写一篇论文得到老师的好评价是有利的,那么去什么地方找一篇改造一下,一定比自己动手写一篇来的省事且高明(当然前提是你选择了适合的文章,同时又具备高招的改造能力),而欺骗老师显然是不正义的(大概这里还会牵涉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手法不是很高明的话),但如果老师并不知道受蒙骗(多半如此,或见怪不怪),一定会给前者以更好的评价,也就是说不正义带来了利益。可是,果真如此吗?显然我刚才的论述并没有对“利益”下各定义,上面所说的“利益”在某种角度也可以成为某种“不利益”,比如上面得到老师好评价的学生由此失却了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机会(不过他锻炼了另一种能力),没有得到真知,这是一种不利益,但如果他省下时间去读别的书,获得别的知识,也又变成了一种利益。至于究竟是利益,还是不利益,是凭他自己的看法呢,还是凭我在这里的推断呢?唉,不过是一种选择罢了。